银行存款实名制的意义

(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立场。)从今年四月一日起,中国各类银行、信用社、储蓄所等,统一开始实施存款帐户实名制。在此之前,客户储蓄存款的自由度很大,可以不用真名。存款实名制,在国外,尤其在西方国家,是早已实施的一贯制度。尽管在口头上有一千个不服气,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就是学习西方的过程,甚至于连存款制度也不会例外。各国实施存款实名制的经验证明,管理上的好处很多,尤其具有法治意义。有利于防止经济和金融犯罪,防止洗黑钱,便于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累进税率的利息税、消费税等,以及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储蓄保险制度,等等。中国实施存款实名制,据认为是整顿金融秩序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大批贪官污吏利用银行存款无需真名的漏洞,将非法所得以假名存放银行,神不知鬼不觉;或者公款私存,干部集体挪用私分;公司领导则设“小金库”,中饱私囊。实行实名制,对防止腐败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从中还可寻找到一些腐败线索,更是莫大收获。另外,假名存款,可以隐瞒真实财产和收入,可以少缴或不缴个人所得税,这正是中国社会逃税漏税成风、纳税观念淡薄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债务清偿或经济纠纷,当事人还往往“金蝉脱壳”,一溜了之。于是,存款实名制,也成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为将来中国金融体系推行信用卡、个人支票、个人贷款等零售业务开辟了道路。当然,在当前情况下,实行银行存款实名制,也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假名存款,曾经是金融机构吸纳存款的重要措施,中国金融机构拥有高达六万亿人民币的城乡居民存款,允许假名存款,是原因之一,换言之,实施实名制之后,一部分存款将流失。一种看法是,这部分流失的存款,将转为消费或投资,从而刺激目前不景气的经济;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另一种可能性是资本外逃,尤其来源不明的资产,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资本外逃严重的国度,资本外逃程度极可能加剧。其他负面影响包括,客户个人资料的保密性大大下降,由于银行职员掌握客户的情况,银行体系内部人员犯罪或里应外合的犯罪可能增加;一些不愿意用真名存款的人,可能利用假身份证开户,在目前银行系统辩伪手段落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假身份证进一步流行。这些,都是应该在实施存款实名制的同时,予以加强防范的方面。(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劲松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