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立场。) 台湾总统选举後,中共一直在统独问题上作文章,虽然陈水扁已多次作出善意回应,然而中共仍然步步紧逼,它的一些官员通过不同渠道要他在五月二十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表态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进党以在野党身分第一次上台执政,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面临著国内、党内的许多问题,应该分轻重缓急来解决。不论从选民的意愿,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至理名言,新政府应该先解决内部的问题,而把两岸关系先放一放。两岸关系已经纠缠了半个世纪还没有理清,新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几个星期内就理个头绪出来。因此在五月二十日陈水扁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应该多谈内政而不谈“一个中国”,让两岸关系先“维持现状”,以後才慢慢梳理和决策。何况陈水扁即使是接受了“一个中国”原则,在中共“听其言,观其行”下,这些也只是陈水扁的“言”而不是“行”,怎样说也不可能满足北京的要求,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在两岸关系上,美国的政策是模糊的,北京则是清晰的,那就是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段式。北京也在逼美国清晰它的政策,当然是往中共的三段式去倾斜。台湾从“一个中国”转到“特殊国与国关系”,即“特殊两国论”,是在中共压力下,也就是在北京放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後被迫清晰起来。因为如果北京清晰而台湾仍然模糊,国际上明白北京的定位而不明白台湾的定位,就以为北京的清晰定位就是台湾的定位了。 现在北京在向陈水扁“招安”的过程中也正通过某些人放话,要陈水扁接受“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台湾新政府不应该轻易表态: 一,放话者并非代表北京的最高决策阶层,因而不可轻信,也就不必太理会它。就如大陆海协会会长,身为江泽民“国师”的汪道涵,曾经认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的不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统一後的中国,但立即被“中共权威人士”所否定。 二,“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在九五年北京中断辜汪会谈时已被它埽进历史垃圾堆了。如果北京重新把它捡起,不是让步而是回到原位,但必然会有个说法,否则也不可轻易相信。 实际上,“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同“特殊两国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并不存在台湾方面是否要接受的问题,只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较“特殊两国论”模糊。目前的“各自表述”,也就是中华民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国家的各自表述,这就是“两国论”的其中一个内涵。由於这两个国家的简称都叫“中国”,这就是“特殊两国”了。如果将来还出现类似三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或“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那麽“各自表述”也可以成为“特殊三国论”或“特殊四国论”。 但是要使“各自表述”成为现实,还必须有更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彼此有平等的地位,都有法律的依据,还必须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才可以推动进一步的对话和谈判。否则这种“各自表述”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中华民国退守台湾後虽身处逆境,国际影响越来越小。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经济上的成就进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政治上也完成了由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变。台湾经验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台湾在国际社会中扩大了它的影响。新政府在搞好两岸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一旦有统一的一天,也是在民主基础上有尊严的统一,而不是牺牲台湾两千多万人民主、繁荣成果的城下之盟。(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林保华所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