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兴衰》 - 19. 古拉格群岛

(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立场。) 作为一个与全社会为敌的政权,苏共大规模镇压与清洗的逻辑结果,就是使整个苏联变成了一个大监狱,此即臭名昭著的“古拉格群岛”,其规模在斯大林1936-38年大整肃后达到了顶峰。它的得名是由于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同名小说(作者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它并因此而传遍世界。 所谓“古拉格群岛”,就是指遍布苏联全国的强迫劳改集中营的系列链条,它实际上并不是从斯大林时代才开始,而是根据1919年4月15日苏维埃的一道命令而逐步建立起来,并一直处于秘密警察的控制之下。二十年代后期,古拉格共关押了10万多犯人,但经过斯大林反富农的农业集体化疯狂之后,到1936年,古拉格已经关了500万人!这一规模一直持续到斯大林死去的1953年。在“古拉格群岛”被强迫服苦役的奴工中,有集体化运动中被逮捕的富农和普通农民,被整肃的苏共党员和军官,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战犯,被怀疑不忠诚的其他族裔群体的成员,异议知识分子,被怀疑从事破坏者和叛徒,一般刑事罪犯,更多的则是清清白白的公民而成了斯大林整肃的受害者。 “古拉格群岛”的人口增长有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是1929-1932年,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第二次是1936-1938年,斯大林大整肃的高潮阶段;第三次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期。索尔仁尼琴认为,从1928至1953年,大约有四千万到五千万人在“古拉格群岛”长期服役。而古拉格管理当局自己估算的数量是,在1934至1947年期间总共约有一千万人被送到集中营。 在“古拉格群岛”高峰时期包括有数百个集中营,每个集中营大约平均有2,000-10,000囚犯,在劳动营内囚犯们被强制从事伐木、挖运河、修铁路、采矿等重体力劳役。多数情况下,如果拒绝,他们就会受到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并且,强制劳动的工时很长,食物短缺,劳动条件极为恶劣 。每一年,被处决的囚犯至少占“古拉格群岛”囚犯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学者估计,自1918年至1956年期间内,在“古拉格群岛”被处死的人数在一千五百万到三千万之间。 虽然,“古拉格群岛”在斯大林死后迅速萎缩,从1953到1957年,成千上万的囚犯们获得了大赦。然而,无论如何,正象中共的“劳改营”一样,它们已经铭刻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共产主义制度的一个象征,成为共产党国家的一个缩影,将世世代代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所回忆。(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