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结构: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写真 -- 陈劲松

存款结构: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写真 -- 陈劲松} &> <& /mandarin/ui/ssi/navbar.mas &> 存款结构: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写真 -- 陈劲松

在全国经济持续萧条,企业普遍缺少资金的形势下,中国城乡居民的存款仍在不断增加,在达到五万八千亿人民币的大关之后,又继续向六万亿人民币的大关逼近.民众宁愿存钱,而不愿意积极消费,更不愿意积极投资,固然有多种原因.观念陈旧,缺少商品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其一;政策变化不定,社会会不会发生动荡,民众心中无底,一赚钱便存起来,图个安全,是其二;日常用品的消费趋于饱和,生产没有及时转型,新的消费口味还没有形成气侯,是其三;投资领域的不规范状态,权钱关系的混乱,使许多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是其四.到头来,居民存款支撑了全国银行资本的大半壁河山,这也是为什么当国营企业大量欠债,银行系统呆帐坏帐堆积如山的情况下,银行系统仍然没有纷纷倒闭的根本原因.广大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款与呆帐坏帐有什么联系,也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血汗钱正在银行里替欠债企业输血.一旦广大城乡居民对此有清醒的觉悟,纷纷到银行挤提存款,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多少银行都会破产倒闭,那才是真正的金融风暴.另一方面,从接近六万亿人民币城乡居民存款的结构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社会正面临日益尖锐的贫富分化.90年代初,金融界的说法是:10%的人掌握60%的有价证券和40%的银行储蓄。到90年代中期,有关专家的统计是:20%的人拥有80%的存款,80%的人的存款只占20%。到目前的90年代末,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所有这些统计数字都表明,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是十分突出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首屈一指.贫富分化表现的方面很多,地区差距,即东西部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城乡差距,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别,继续扩大;老板与员工的差距,尤其一些私营企业主或者挂靠国营集体,以私营企业为名的企业主,尤其那些靠权钱交易"先富起来"的所谓"首富"们,他们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首富"们随便在星级宾馆的一餐饭,就往往相当于普通员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更为触目惊心的贫富分化,是由大批贪官污吏人为制造的,这些贪官污吏,如前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前公安部副部长李继周,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罗辑,前人大代表,烟草大王储时健等,贪污或受贿金额动辄到达上千万上亿元人民币,还不用说更多的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们,他们所积累和集中的财富,仅每年转移到海外的,就达数千亿人民币,拿普通老百姓的存款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