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观点。) 在香港政治生态“中国化”的过程中,敏感的新闻自由问题攻防战可说是此起彼伏。九七回归前的自律是第一步,但北京和亲共人士并不满意,采用步步紧逼的方式,掀起多次风波。开始是亲共人士对公营的香港电台轮番围攻,特区政府终於把广播处处长张敏仪外放日本;然後是特区政府借打击色情企图成立新闻评议会来钳制报刊,逼传媒再度自律;再後来则由中联办(也就是以前的香港新华社)副主任王凤超亲自出马施压,不许香港传媒以报导来“散播”涉及台独等等的敏感新闻。 北京收回香港三周年之际,香港的新闻自由再次受到冲击,这次又以新的方式出现。 六月二十三日江泽民在北京接见香港的三十位顶级富豪之後,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在二十八日刊出该报副总编辑林和立的报导,指江泽民要这些商人支持声望日益下跌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并且答应中国加入WTO後给他们大开商机。这篇报导触怒了该报大股东、前主席郭鹤年,他以“读者”名义投书,刊於二十九日该报。文中说,林和立的文章暗示“香港的商人都是白痴和傻瓜,为了在大陆做生意,唯一的选择就是甘愿做中国中央政府的走狗。”这封书信还指责该报经常将“爱国主义”视为错误和邪恶。虽然林和立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接下来又有七位香港的大商家投书支持郭鹤年以增加对该报独立编辑方针的压力。 在江泽民接见的香港富商中,郭鹤年是座上客,现在居然成为他的部属公开评论的对象,而且评论得不是那样客气,看来违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伦理观念,难怪郭鹤年火冒三丈,亲自出手,新帐老帐一起算了。何况江泽民在接见这些富豪时就指责香港传媒造谣,恐怕更使传媒老板们如坐针毯了。 第二件事是董建华在六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有选择的接受了七家报纸的访问。访问中他说九七年他上任时所提出的每年建造八万五千个居所的计划,在九八年已经不再提起,说明是“名存实亡”了。“八万五”是导致楼价大跌的原因之一,董建华将它先行“消灭”了却在两年後才宣布,是一种不该有的“黑箱作业”。因为它涉及到香港的重要经济政策和民生问题,所以引起舆论的强烈批评。董建华的左右手为此又在那里为他文过饰非,结果越描越黑。 董建华正是一向厌恶传媒对他的批评,所以在选择这七家报纸采访时,有意排斥了对他有比较尖锐批评的报章,如具有舆论权威地位的“信报”, 销量最大的“东方日报”和“苹果日报”等。被选择的七家报纸中有四家竟是中共的喉舌,可见董建华在企图实现“中国化”的一言堂方面是如何不遗余力。董建华表明对不“友好”的传媒封锁资讯,这种赤裸裸拉一派打一派的行为也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只能使他的威望更加低落。 由传媒老板同香港的最高老板同时出手压制香港的言论自由,是另一种的官商勾结了。香港的新闻自由陷入了进一步的危机。虽然每一次的冲击和压力会引起反弹,但也难免会使从业人员认识到哪些是禁区,甚至因为担心会打掉自己的饭碗而裹足不前。在屡次打击之下,反弹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小,从而使香港新闻自由的空间日益萎缩。难怪香港记者协会最近发表的年报中对香港新闻自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林保华所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