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兴衰》- 42. 古巴导弹危机

(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观点。) 1962年,在苏共赫鲁晓夫和美国肯尼迪总统当政的时代,冷战曾臻于顶点,其标志是一桩震惊全球的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它使共产世界与自由世界面临全球核大战的边缘。 事情缘起于赫鲁晓夫咄咄逼人而又缺乏深思熟虑的个性。他早在1960年5月就曾对美国的近邻、古巴的共党首领卡斯特罗说,他要用苏联的武器来保卫共产主义古巴。赫鲁晓夫估计,美国不会采取实际行动阻止苏俄在古巴岛上设置中程与长程洲际导弹,最多抗议几句就会认可既成状态。而这些核导弹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从古巴打到美国东部的大部分区域。 于是,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船只络绎于途,把导弹运往古巴。而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在8月29日发现古巴岛上已经出现崭新军事设施及苏联的技术人员。10月14日,弹道核导弹已装在发射台上了。 这一严重局势,使美国肯尼迪总统面对几种选择方案:1)入侵古巴,2)轰炸导弹基地,3)向对方下最后通牒等等......。最后,肯尼迪采取了封锁与隔离古巴的方式并于10月22日宣布,以阻止苏式武器继续输入。他还警告说,美国武装力量将扣押任何从苏联运往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及其配套设施。 此后的几天之内,苏联船只被隔离在美国所宣布的海域之外。美苏双方唇枪舌战,互相恫吓,形势如满弓之弦,一触即发!这是一场让全世界心惊胆战的神经战。 终于,因为核军力略输一畴,10月28日,赫鲁晓夫退却了。他向美国让步说苏联将停止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并承诺把已经在古巴的导弹装运回国。作为回报,肯尼迪答应不进攻古巴,并私下承诺撤回前几年在土耳其部署的核导弹。几周之后,两个超级大国开始兑现各自的承诺。至此,一场差点引发核战争严重冲突总算是结束了。 事后,古巴的卡斯特罗对苏联的退缩大为恼怒,骂骂咧咧了好久。而北京的毛周则指责赫鲁晓夫的表现“先是冒险主义,后是投降主义”。客观考量赫鲁晓夫的作为,应当说,开始运核导弹去古巴确实是一种战争挑衅行为,但他在两强对垒时能及时妥协让步,应当说仍是一位负责任的政治家所为,因为它使全球避免了一场玉石俱焚的核大战,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古巴导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从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冷战”到使人类毁灭的“热战”其实近在咫尺,因而促使双方去寻求共处之道。不过,一般也认为,赫鲁晓夫于1964年10月的下台,以及苏联加强核军备竞赛,都是与这次丢脸的危机事件有关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