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访华:北朝鲜准备改革开放

(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观点。)本月21日,中国政府终于证实,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刚刚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一周的秘密访问。访问过程显示,金正日此番访问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观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金正日的访问行程集中在上海,他反复参观和近距离观察了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和浦东经济开发区、以及宝山钢铁公司等重点项目。就在这次金正日访问中国前,今年元旦开始,北朝鲜当局的喉舌《劳动新闻》带头发表一系列重要社论,强调把恢复和重建经济作为首要目标,声称:“对我们来说,今天没有任何事情比巩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加重要。”社论要求党和各级干部应该培养“新思维”,并引述金正日的“最高指示”:“在迈向21世纪之际,我们应该用新观点、从新高度来看待和解决一切问题。”呼吁“摒弃陈旧和落后的东西,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阔步迈入全球经济强国之列”。显然,这一回金正日访华,与他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具有讽刺意味的对照时,金正日于1983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参观了建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回国后,他义愤填膺地谴责中国,向父亲金日成痛陈中国共产党的“变修”和“资本主义复辟”,在北朝鲜国内掀起又一波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浪潮。然而,世界大踏步地前进,把闭关锁国的北朝鲜远远抛在后面。长期依靠俄国和中国援助来维持的北朝鲜,终于在俄罗斯中断援助、中国大幅减少援助之后,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自然灾害又给北朝鲜经济雪上加霜,以至于最近连续数年,北朝鲜全境饥荒蔓延,平均每年饿死二百万人,令当今文明世界震惊。与此同时,穷兵黩武的北朝鲜,正在全世界陷入空前孤立。金正日深知,这一局面持续下去,不要说整个国民经济会崩溃,连他的政权也将难保。“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在金氏王朝岌岌可危之际,金正日背水一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方面,金正日出人意料地响应南朝鲜领导人金大中提出的“阳光政策”,果断实现朝鲜南北大和解,并积极推进与外部世界、尤其与西方国家的联系,逐个与西方国家建交;另一方面,金正日开始转变思维,决心在北朝鲜发展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对北朝鲜,对世界来说,都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即便金正日开始在北朝鲜实施“改革开放”,其主要目的却是借机维持和巩固他的一党专制。前提也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两点,与中国当局实行“改革开放”的初衷殊无二致。因此,那些期望在北朝鲜出现经济改革之后,也出现政治改革的人们,无疑抱的是空洞的幻想。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当1989年中国当局血腥镇压了学生民主运动之后,金日成曾密访中国,向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取经”,并提出:如果北朝鲜出现类似局面,而自身无力控制时,中共可否出兵增援?邓小平即慷慨地以“如果朝鲜同志需要,我们会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作答。需要等待领导人观念的转变,从而等待民族命运的转变,是北朝鲜人民的不幸,也是中国人民,和所有专制国家人民的不幸。可以断言,一旦金正日在北朝鲜成功推行资本主义式的经济改革,他的独裁统治便更具有欺骗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金正日唯一出访过的国家,足见金正日的保守;与他父亲金日成一样,每次出访,只乘坐火车,足显其胆小怕死;三次来去,都以秘密的方式,这种秘密访问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对外界其他国家保密,不如说是为了对自己的人民保密,即不让北朝鲜人民知道,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何时身在国外。显然,金正日最担心的是,当他身在国外的时候,国内随时可能发生不测:政变,或者人民起义。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密访中国的消息外泄之后,金正日立即取消了预定去深圳的行程。(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劲松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