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中国人智慧不如朝鲜人--从亚太经合论坛年会说起


2001.02.12

(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亚太经济合作论坛(APEC)又将举行一年一度的会议,中国大陆成为今年的东道主,将于十月下旬在上海承办该论坛成员体非正式首脑会。 两岸关系在此间又展现微妙的动静。按照以往的情况,每逢国际会议,台湾方面,总是争取派遣级别尽可能高的官员出席,以宣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所以较早时媒体传出总统陈水扁可能出席APEC会议的猜测;以往同样的情况是,大陆方面,总是尽可能限制台湾参加国际会议官员的级别,以限制台湾在国际社会生存的空间。 此刻,两岸关系的背景是:台湾主动以“小三通”开启两岸接触,大陆先冷后热,算得上积极回应;两岸贸易十年内增长三倍,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去年创下历史新高,接近200亿美元;台湾经济部次长尹启铭日前正率团访问大陆,这是1949年以来,台湾访问大陆的最高经济官员,同时表明台湾“戒急用忍”政策的松动。 外界一般预料,两岸关系有升温迹象,双方有进一步扩大交往的企图。而此次亚太经合论坛年会,恰好为双方全面接触提供了最好时机。据称,台湾将派出多达三十六人、规模空前的代表团,大陆也予以默许,在二月十二日举行的筹备会上,两岸代表彬彬有礼。然而,这一切,是否意味着双方关系实质性的解冻? 其实不然,东道主中国大陆最后表态:仍将按照惯例对待台湾代表,所谓“惯例”,即台湾与会的代表必须是内阁的经济建设委员会主委或经济部长这一类级别,行政院副院长或更高层级的官员都不准作为与会代表。结果是,台湾方面派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沈斯淳率团参加。 问题出在双方的立场始终南辕北辙。大陆强求统一的立场没有变,台湾试图独立的愿望也没有变。北京的态度很矛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那么,北京应善待台北才对。如果处处排挤、打压,哪里又说得上是一家人?就拿亚太经合论坛来说,大陆不让台湾高级别官员出席的理由是,台湾是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成为亚太经合论坛的成员,那么试问:同样以经济体作为成员的香港,其特首董建华为何又能参加历届亚太经合论坛首脑会议? 鲜明的对照是朝鲜半岛。对亚太经合论坛和其他国际组织,南朝鲜(即韩国)主动倡议应该吸收北朝鲜加入,为此四处游说。再说远一些,北朝鲜和南朝鲜都分别加入了联合国,彼此都无异议。去年,双方最高领导人还举行了有关朝鲜半岛和解与统一的历史性会谈。在国际社会中,双方,尤其是南朝鲜(即韩国)一方,总是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鼓励对方与国际社会交往。比如,韩国欢迎其西方盟国与北朝鲜建交。韩国的大度和善意,受到各国一致赞赏。 两个德国的情况从前也是如此,都分别加入了联合国,都尊重对方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空间。结果反而是,两个德国最终实现了统一。而今,两个朝鲜也表达了实现统一的愿望,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比较,从地缘上看,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都土地相连,却经历了完全独立的历史,彼此也都曾完全认同对方的独立存在;从历史上看,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对立敌视更深,却都能以尊重和善意化解;从现实上看,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独立性表现得更大,却戏剧性的实现了统一或朝统一迈进。 中国的统一反而成了问题。难道是中国人的智慧不及德国人、不如朝鲜人?说起来,在1989年以前,台湾独立的声音还很小,1989以后,台湾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大,这与北京政权对大陆民主运动的镇压,台湾民众对北京进一步失望,有极大关系。一句话,北京的倒行逆施,是台湾独派人士加以利用和发挥的最佳口实。 所谓物极必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强求所能得到的。如果设想,让台湾加入联合国,让台湾全面参与国际社会,让台湾总统出席亚太经合论坛首脑会议,又将如何?善意的付出,必有善意的回报。为政以仁,待人以善,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可惜,那些以既得利益为界限、以专制独裁为目标的中南海领导人,其目光短浅,其思维僵化,其手段粗糙,足以令两岸敌意继续深化,恐怕最终使台湾渐行渐远,飘然而去。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劲松作的评论。)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