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1997年2月19日,中国的强人邓小平去世。 邓小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划时代人物。从1978年开始,他在人口最多的共产党国家――中国实施了制度改革。尤其是在经济制度方面,邓试图摆脱共产主义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粗略地说,前半生邓的事业是协助共产主义的魔咒笼罩中国,后半生邓的事业却是在中国解除共产主义魔咒。这两项事业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而邓改革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这二者相关。一个人要放弃在青年时代就确立的意识形态,否定自己的大半辈子,是极其痛苦的,更何况与这一意识形态相连的,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共了。作为最高领袖,邓在支配党,但党也在制约邓。邓要获得党外的合法性,势必就要失去党内的合法性。反之亦然。而矛盾的是,在原有架构下,邓还只能依靠这个利益集团来推行改革,而真正彻底的改革,实质上就等于要求这个党自己投票赞成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所有共产主义改革者无法逃避的两难命运: 他必须用反(马列毛)意识形态的经济方式才能挽救党,而公开声称反(马列毛)意识形态又必定摧毁共产党。因此,非毛化和非意识形态化只能做,不能说。这就是他提出的“不争论”方针的奥秘。因此,在整个邓小平时代,中共左右摇摆,出尔反尔,实际上就根源于他的相互冲突的“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四个坚持。共产中国的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两个主要政治符号,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路向和治国风格。毛吟诗作赋,耽于梦想,蔑视法制,搞共产乌托邦,置几亿生灵的生活于不顾,折腾了中国近三十年。邓低调求实,少说多做,扭转毛路线,改革共产体制,把中国向世界打开,聚焦经济,提高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然而,不可饶恕的是,也正是邓,把坦克开上大街,血腥镇压了和平示威的民众。这是连毛也不敢公然下手的罪行,势将成为他永远抹不掉的历史污点。为挽救自己的政治声誉,为扭转中国在六四之后的全面倒退,1992年,邓小平以自己老迈之身,南下“巡视”,疾呼“不问姓社姓资,加快改革”,从而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更加疯狂的“淘金热”,并且因胡赵时期奠定的基础以及遭逢国际资金流入的历史机遇,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奇迹般起飞。那之后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基本上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无规则游戏。官方在大街公开杀人之后,一条最难的心理“禁忌”和防线都冲破了,那么,还有什么不可做的“禁区”呢?于是,姓社姓资、道德规范、法律条文,礼仪廉耻,亲情信用......通通丧失了约束力。一个空前的制度化的腐败和伦理真空降临中国。除了政治禁忌,其余百无禁忌。这就是邓留给他的继任者的遗产。江泽民如何使用它呢?他能否超越毛邓的视野,开拓一个崭新的空间呢?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