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与汽车之战 -- 评中日贸易战


2001.06.25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6月21日,北京方面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汽车、空调、手机和汽车无线电话机等商品,加征100%的特别关税。这三类受惩罚的日本进口商品共涉及60个品种,包括小轿车、越野车、客运车、货车,以及各类手机、冷气机等。 据称,中方采取的是报复行动,因为自今年四月开始,日本当局限制部分中国农产品进口,包括中国的大葱、香菇、毛巾、筷子、榻榻米用的蔺草席等。 中方的反制措施,使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大战迅速升温。日方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食用海草和鳗鱼的进口。双方互相抗议,互相指责,颇有“大干一场”的架式。 这场贸易战的起因是,低价的中国农产品大量进入日本,对日本农产品构成严重冲击,以大葱为例,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生产的大葱每捆售价100多日元,而日本生产的大葱每捆售价200多日元,虽然质量相差无几,但双方生产成本相差甚大,因而价格上存在显著落差。 日本农产品不敌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引起日本农民的强烈不满,并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后者采取措施扭转局面。 适逢日本国内的参议院选举将在七月举行,执政的自民党中,绝大多数议员的选区都在农村,不可能不重视农民的意见,为此,在日本政界,抵制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呼声甚高。 另一方面,在贸易战中蒙受损失的日本企业界,却指责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对中国农产品设限。 这表明,在民主和多元化的日本,贸易战中,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既有限制的呼声,也有反对的呼声。反观中国,所有举动,都是政府行为,做惯了“奴才”的中国人,一切听任政府摆布,全无民间的声音。 中日贸易战的背后,还有其他情节。5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直线下滑86%,迫使日本当局检讨其外贸形势;因为经济不振,日本政府推行结构改革,日元持续走软。但如果日元过度贬值,则势必冲击中国人民币的稳定。 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日方声称,是“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称中方的报复,“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日方还称:将通过世贸组织,要求中方收回相关报复措施。 相比之下,中方则说不上来,根据什么样的规则,对日本商品加征特别报复性关税。虽然,日方没有把这场贸易战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题联系起来,但显然,如何援引并遵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中方尚有待深造。 实际上,短期看来,这场贸易战,对日方的影响并不算大,对中方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比如,被中国列为加征特别关税的三类日本产品的出口数量,只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其中,出口中国的汽车只占日本汽车总出口量的1%。从中国方面而言,去年全年,中国共进口轿车4万5000辆,60%来自日本。至于日本手机和汽车无线电话、冷气机等,有关业者则表示,近几年,他们的生产基地已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因此,即便中国抵制日产商品进口,也不是大问题,他们早已经能够在中国国内直接销售。 所以,中方的报复,对日本制造商的冲击其实十分有限。但考虑到中国对日产货的依赖程度,加上农产品受限的情况,中方蒙受的影响和损失,则大得多。因此,中日贸易战,正如产品所象征的那样,实为大葱与汽车之战。 而长远看来,则肯定是两败俱伤。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日间贸易额再创记录,达831亿美元,双方都期望,今年的贸易额,能再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如果双方贸易战持续和加剧下去,不仅可能导致双边贸易减退,也将恶化各自国内的经济状况,可谓物伤其类。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劲松)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