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评论不一定代表本台的观点。)911事件催生出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几乎所有观察家都注意到北京在该事件中的外交收益:由于美国第一战略目标的改变,在一段时期内,东亚将不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美国对北京的压力和批评将减少,美国寻求北京合作的领域将扩展。另外,北京还会借助国际反恐,合法化自己对「疆独」的镇压。这次上海召开的 APEC 会议就明显反映了上述变化。但是,上述观察只看到了事情的一方面。其实,稍作研究,就会发现,在具体的地缘政治环境上,此次事件特别是在阿富汗的战争,对中共政权反而增加了一些潜在的不安因素:一是俄国的动向,二是巴基斯坦动乱的政治后果,三是未来阿富汗当局的外交趋向。与世界长远格局密切攸关的,是俄国的动向。最近,胡锦涛访俄虽然重申了中俄双方的友谊以及坚守1972年核协定的立场,但这一访问的成果显然是形式性和防守性的。实质性的事件是,「9.11」之后,普京毅然摆脱了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搞平衡的外交心理,决定效法彼得大帝,大幅度转向西方,从根本上解决俄国的国家定位问题。俄国的动向,打乱了北京潜心运作的外交格局,使得北京在与美国打交道时回旋的空间更加狭窄。在地缘政治上,作为平衡印度的力量,巴基斯坦长期作为盟友,对北京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巴国当局支持美国打击塔里班的战争,导致其国内动乱日甚一日,前景殊难预测。这种情势,对北京的地缘政治格局增添了危险的变数。正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必将导向某种政治后果。如果不出重大意外,通过战后出现的政治安排,比较过去,显然是有利于美国乃至西方利益的。因此,从地缘政治观点长期看来,911使得对中国潜在的包围圈反而隐然成形了。除了早就在东亚、南亚存在的日本、南韩、台湾、越南、印度的半圆形包围圈外,现在又可能加上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俄国,于是从西部和北部把上述半圆连接合围成为一整个圆圈。上述外交态势从长远看对中国是异常严峻的。有鉴于此,新的世界格局迫使中共在如下重大决定中作出选择:第一,中国本身国家性质并不作根本改变。那么,虽然目前赞同了反恐怖主义,站在国际主流一边,但只是权宜之计,实际上实行所谓「内外有别」:以一方面对外在口头上与国际同调以换取外交上的好处,另一方面对内仍然控制本国公民的信息获取并宣传「反霸」,坚持共党专政。倘若如此行事,也许会得逞于一时,但从长程历史来看,将导中国入上述全方位的整圆形包围圈。第二,借助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全面地真心实意地站在国际主流文明一边,全面改革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定位,毅然而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认同民主阵营。这一选择,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并有利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出现“双赢”的某种政治安排。人们已经注意到,在「9.11」事件过后不久,9月17、18日中国大陆与台湾已原则上加入了世贸组织 WTO 。中国此时在经济上全面融入国际体系,与世界上建立反恐怖主义大联盟几乎同时发生,应当说是一个相当巧合的进入主流文明历史契机。但是,北京必须必须在体制上,法律上,实际的政府行为上,真正实施文明化民主化的改革。目前虽然还看不到这一迹象,但是,鉴于 WTO 对体制特别是对法律构架的巨大冲击力,鉴于国际反恐大联盟对外交的巨大导向力,鉴于中国正处于权力转移的微妙时刻, 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乃至影响)中国这一大船的未来航向:究竟是逐步整合进国际文明的巨大船队呢,还是加入由几只亡命船组成的海盗船队?何去何从?国人将拭目以待。(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