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还是金字塔?-- 形塑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评论不一定代表本台的观点)最近,中南海的智囊机构、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地位等级」、「十大阶层」。所谓五种社会地位等级是: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的所谓「十大阶层」是:一,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二,经理阶层、三,私营企业主阶层、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五,办事人员阶层、六,个体工商户阶层、七,农业劳动阶层、八,城市无业阶层、九,失业阶层和十,半失业阶层。首先应当承认,这种态度与方法比起为划分敌友,挑起阶级仇恨,动员追随力量,暴力横扫天下,夺取政治权力的毛式“阶级分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也与粉饰太平,认定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们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一律平等的意识形态虚伪说教迥然不同。对中共而言,无疑是一个进步。因为它基本上能够面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并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作了一点观察分析。事实上,对于北京所有指向这一维度的努力,我们总是愿意鼓励的。但是,用最基本的学术标准衡量,这一报告显然还差得太远。原因在于这一报告深刻地烙印有三个明显的徽记。 第一, 御用徽记。它是由中共政治局委员、社科院长李铁映亲自交办,旨在适时地为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资本家入党」论提供新依据的御用报告。 第二, 垄断徽记。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曾经有一些独立的民间社会学者和经济学者对当代中国社会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研究,并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舆论注意。譬如,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就发表过多篇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的研究论文。而独立的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在2000年发表的《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更是一纸风行,引起很大反响,然惟其如此,也导致北京的严厉封杀。即是说,中南海通过扼杀学术自由,湮灭了竞争性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御用报告处于垄断的地位。 第三, 结论先于研究的徽记。由于前述两大特征,报告撰写者预先就必须假设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而中共要在一个逐渐现代化的社会继续担当执政党角色,从统治的正当性考虑,自然不应当再代表属于社会中下层的工人、农民阶层,也不应当公然代表社会上层,而是应当代表这个社会中最有生命力、人数应当最多、对社会稳定将产生最重要作用的新兴阶层,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从而为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论」,「企业家可以入党论」奠定理论基础,确立他在中共内的历史地位和理论权威地位。有鉴于上述三大徽记,该报告在基本点上与民间独立研究的结论就有相当大的差异。主要在于,它认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又被称为中产阶层)。而像何清涟女士等的研究结论则是当代中国的中间阶层并不发达,中国社会目前并非橄榄形,而仍是金字塔形。上层约占1%,中产阶级约占15.4%,下层(含边缘化群体)占80%以上,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高风险社会。虽然该报告与民间的独立研究有不少重合或相似的结论,但对于其间的歧异部分,笔者倾向于相信民间学者的论点。这并非不相信社科院课题组学者的能力,而是由于,如果官方坚信它所支撑的研究是有充分根据和公信力的,则它完全没有必要禁毁其他学术成果的公开竞争;而一旦采取了这种毫无自信心的政治手段对付学术,人们自然对你支撑的垄断学术也不会有信心了。当然,话说回来,装装门面总比不装要好,它毕竟表示认可文明社会游戏规则是具有权威性的。接下来的事情,是观察中共这个“中产阶级政党”是如何金蝉脱壳,褪掉马列主义这张皮的。笔者相信,这场重头戏一定精彩可期,甚至比川剧的绝活“变脸”还更令人瞠目结舌。(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