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膜为谁再造 (一)

(特约评论员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以前我们讨论到征婚,现在我们来谈贞操的问题。相信这是一部分男士寻偶的标准之一,只是不好意思把它明白写在征婚广告上罢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妇女规定了很多行为准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了衡量妇女良善与否的最高标准。在性道德上对未婚女子的规范就是要守身如玉,保持处女身直到嫁人。嫁了之后,自然就有为妻纲的丈夫严加管束了。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些由男性们规定的女性行为标准,一开始虽然是强加在女性头上的,到后来不仅被女性接受,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成了她们自己约束自己和衡量别的女性的标准。也因为这个原因,一些辱骂女人的最恶毒的语言也就与不守身、不贞洁的行为紧密相关了。尤其在女人吵架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现代中国社会,随着经济向市场化转型,传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分崩离析。人们的性观念也受到严重的挑战。离婚、同居、非婚生子,甚至第三者、包二奶等事情已经被宽容和接受。但在社会和人们的潜意识深处,传统的性道德观仍然在影响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人造处女膜在一个"礼崩乐坏" 的时代,会大大行销于市的原因。而且,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速度和效率,人们都不需要去做那种既耗时又费钱的缝补再造手术。精明的商家又发明了一次性处女膜,象使用避孕套似的方便,以假"落红" 乱真,在意的男人还真要擦亮眼睛。

处女膜厂家在打市场的时候,瞄准了两种人群,一是在大酒店、夜总会、歌舞厅、发廊、按摩等娱乐场所工作的女性。另一种是在中专、职业学校、高等院校上学的学生。消费是有层次的,一种产品能把这两种极不相同的社会层次的人连在一起的,除了大家共同的饮食日用必须,恐怕就是人造处女膜了。不过据说也有品牌质量,乱真程度之分。

其实,从提高身价取悦于男人这个角度来看,这两群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可悲的都是女性。在公开的娱乐场所工作的女性伪装处女,是为了换个好价钱。学校里的女大学生伪装处女,是为了在道德沦丧的年代维持贞女的形像,以便在一个日渐看重物质的婚恋市场上提高自己的交换价值。无论是直接交换还是间接交换,前提都是要对方,也就是男性,高兴、满意。

除了少数在娱乐场所工作的人被老板强迫去做处女膜修补术或者用一次性处女膜外,绝大多数都是主动去做的。这就说明女性自己很看重处女膜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也努力去保持这种价值,并且避免因为不尊重这个社会价值所可能带来的耻辱和不利。这个问题跟我们在妇女征婚行为中的被动心态是一致的。就是说,女性是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动接受者。

从我自己作为女性在中国社会的成长的经历来说,很少有女性敢站出来挑战"处女膜"的神圣位置。如果谁敢这么做,一定会被用最下流的、恶毒的语言攻击得无处藏身。甚至嫁不出去,即使嫁出去了,也要遭到丈夫的怀疑和周围人的歧视。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向这个"处女膜"观念挑战了。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