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最近国务院开会,温家宝强调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动四个方面的改革,叫做“四个重点”。可爱的温总理很有“重点”意识,但显然“钟点”意识不足,这些话十年前说,叫做“英明”,到今天还说这些话,叫做“天真”。十年中国经济顶多翻一翻,但官僚体系及其劣迹却已经翻了两翻、三翻了。有鉴于此,原来官制一点点变型,现在看就是七扭八歪,不成体统了。这个官制已经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是上梁正、下梁也歪。或许上梁歪了,下梁才能调正。中国的事情要歪打正着。
第一个重点:继续推进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完全正确。诚如所言,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但首要原因是 “官僚结构“不合理。这七扭八歪的官制是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企业“经营粗放”固然是问题,但与政府“管理粗鲁”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不错,某些行业领域建设过度扩张,但后面不都有政府某些部门及权力过度扩张的问题吗?所谓“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这三高,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高利益”吗?而“高利益”后面不都是“高腐败”吗?经济“低效益”主要是因为官僚体制“低能”。温家宝说要转变“增长方式”,我看首先要转变官员财富的“增长方式”,因为没有一点权力制衡,那么经济增长是假,而公然掠夺是真。
第二个重点:政府职能转变。仔细想来,这些年政府职能的确在变,谁说权力没下放?官员们把不赚钱的事坚决下放给企业,下放给中介组织,下放给市场了。至于能赚钱的事,官员们不但一定管好管住,而且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最近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强化宏观管理,结果怎么样呢?调控来调控去,贪官们不但成为贪污的主体,而且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投资的主体,成为地地道道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同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老百姓赔钱投资活动的指导、调控和监管,目的是防止愚蠢的老百姓“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陕西的小油田是一个例子,广东的小煤矿是另一个例子。
第三个重点:推进涉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改革。不过,在这歪七扭八的官制中,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七扭八歪了,而且必须换算成官员的切身利益才能算数。老百姓忍无可忍、搞打砸抢,官员们切身利益受威胁了,才想到要老百姓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否则的话,就业是老婆就业,保障是乌纱帽保障,教育是子女入学,医疗是领导疗养,而扶贫工程就都是乡镇领导的致富工程。
第四个重点:推进涉及对外开放的改革。但有了这个扭曲的官制,对外开放就是对外张嘴,有如池塘里的蛤蟆,这样一来,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无非是刮油体制,而“优化投资环境”不过是“优化投资骗局”而已,至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似乎与提高官员的贪污水平没有什么分别。都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的官僚体制是撑死的骆驼,比大象还要大。
不过,我们的温总理童心未泯,要大家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好像小学生背课文,但这样的官制能创什么新呢?难道贪官污吏的腐败方法还不够五花八门?还不够花样百出吗?温家宝说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话是不错,但没有油水可捞,哪个官员会有动力呢?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利益实惠,什么“组织协调”都没用,所有的“有布置,有检查”都是假的。所以,我们要对温总理说一句不那么温吞的话: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要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就请准备好机关枪,对准腐败无能的官僚体制,开枪吧!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刘晓竹)
更多刘晓竹的评论
- 中宣部造烦 知识分子造反 (刘晓竹)
- 宁要乌贼 不要章鱼 (刘晓竹)
- 猫论中宣部 (刘晓竹)
- 要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上层 (刘晓竹)
- 从“喝大战”到“核大战” (刘晓竹)
- 鞋帽之邦的摩顶放踵者 (刘晓竹)
- 否卦中国 (刘晓竹)
- 少年中国与老年共产党 (刘晓竹)
- 愚公国的故事 (刘晓竹)
- 从“鸟笼”保守到“乌笼”保守 (刘晓竹)
- 换药不换汤的老锅 (刘晓竹)
- 为共产党腐败说句公道话 (刘晓竹)
- 建议共产党先改“格”,后改革(刘晓竹)
- 汇率改革与中美关系(刘晓竹)
- 胡锦涛左脚立足、右脚前进 (刘晓竹)
- 两种制度 两种领袖 (刘晓竹)
- 走出两岸关系“进步-退步-翻脸-僵局”的怪圈 (刘晓竹)
- 连战登陆:以“民族”带动“民主” (刘晓竹)
- 中日纠纷与福尔摩斯推论 (刘晓竹)
- 共产党与梵蒂冈 (刘晓竹)
- 沼气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刘晓竹)
- 和谐不是扯烂污(刘晓竹)
- 人权大业 寄希望于中国的“小皇帝”(刘晓竹)
- 天下大势 有分有合 (刘晓竹)
- 打老婆的政府(刘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