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孟老夫子的一句老掉牙的老话,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孟老夫子这句话应该改为“得人肚者得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共产党贪污腐败,地方官员为非作歹,鱼肉乡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说是“得人心”的,但是共产党仍然稳坐江山。为什么?因为共产党得了“人肚”,中国经济以百分之九以上的高速度增长,实在说来,这也是不小的成绩,因此,只要能继续得“人肚”,共产党执政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问题来了:从孔夫子开始,中国总有那么一些知识分子、志士仁人,“心”气太高,高到不够重视“肚”的道理,在那里进行道义上的奔走呼号,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呢?子曰:衣食足知荣辱。在中华文明还没有腐败的时候,孔夫子这话还是平实的,但在今天,就很难说了。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衣食足了,就真的足了,还要荣辱干什么?我是流氓我怕谁?当然,层次高一点的大款,衣食足了,下一个目标是娶小老婆,也轮不到“讲荣辱”啊!共产党说,中国国情特殊,不但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也有待提高,故现阶段人权首先是生存权,总先要吃饱饭吧。
不能说中国国情不特殊,但这特殊的国情实在很诡异,外国人更是摸不着头脑。起码目前阶段,孔夫子的话要反过来,衣食无着,方知荣辱,也就是说,恰恰在衣食不足的地方,荣辱问题才显得万分重要,而那里的老百姓也纷纷起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与尊严,真正是“穷要面子”。一旦富了,反而不需要面子了,据说富人是只要里子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知识分子的“人心”隔着老百姓的“肚皮”,毛主席没有说错,知识分子脱离了工农大众,难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共产党深谙“得人肚者得天下”的道理,当年就是在吃不上饭的地方造反起家的。中国人一旦吃不上饭了,要自由、争民主,一呼百应,一切就顺理成章。
知识分子把“得人心”放在“得人肚”之上,甚至吃不饱饭也要争自由,也是顺理成章的。其实,如果横着比,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气并不比其他国家知识分子的心气更高,恰恰相反,中国知识分子的豪放程度不但不能与美日欧等国知识分子相比,即使与一般第三世界国家(如埃及、墨西哥、土耳其、哥伦比亚等国)知识分子相比,似乎也要“低声下气”若干个数量级,尤其在政府面前,当然跟着政府的指挥棒发豪言壮语是另外一回事。都说是共产党坏的事,我看不尽然,因为古巴、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知识分子,起码在表面上,还是敢公开表达一点不同意见的,即使在前苏联与东欧国家也是如此。当然,中国的情况比北朝鲜要好,但北朝鲜是一个没有知识分子的国家,两者似乎缺乏可比性。
有鉴于此,说中国知识分子特别软弱,或说中宣部特别强大,都讲不通,似乎只能说,整个中国社会的“心气”的水平偏低,叫做“水脾气”,波澜不兴,故“水”落船低。换言之,如果老百姓是“水”,那么知识分子就是在水上行“船”,下面的“水”逆来顺受,上面的“船”焉能不顺水推舟?从今天的情况看,不管贪官污吏如何盘剥,平头百姓还是以“水”脾气居多,当然这事也不能全怪共产党,因为历朝历代,“火”脾气的差不多都杀光了,凡是有一点反骨的,或敢给领导提意见的,动不动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相比之下,那些浑身媚骨的草包,往往更容易子孙满堂,传宗接代。这个情况,久而久之,不可能没有一点基因淘汰的效果。今天中国知识界时不时跳出几个有骨气的读书人,已经是奇迹了,他们的反骨基因得以流传至今,一定是祖上积了大德。
当然时代也在进步:过去皇帝“推出午门斩首”,现在共产党“赶出国门流放”,不再搞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这是共产党的一大进步,起码为中华文明保存了最后的一点脾气,不妨说是一点元气。正因为此,才有中国知识分子慢慢心气越来越高,在太监文明的压抑气氛中徐徐上升,逐渐有了一点追求公义的清明气象,毕竟,基因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嘛,而且平头百姓有脾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虽然还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脾气,但从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发展到两脚就踢出一个屁来,也在进步,慢慢的,“水落船低”就会到“水涨船高”,中国就会从现在“得人肚者得天下”进入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境界,到了那一天,孟老夫子的话就可以再改回来。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刘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