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希望胡说真话、温讲宽容 (刘晓竹)

(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最近观察法国学生的街头抗议活动,可以叫做“青春期革命”,因为大都是些年青人,仍在学校,或刚刚进入社会。表面上看,事情的起因好像是工作权利等利益问题,但归根到底是身份认同的需要,年轻人要展开自己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其实,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只是那里的年轻人压抑更多,扭曲更大,代沟更深,罗网更密,因之,一场中国式的青春期革命正在悄悄降临,一旦有引子就会爆发出来,其政治能量恐怕会远远超过法国。

这个能量从哪里来呢?我认为有三个主要来源。其一是失业问题。据国内媒体报道,2006年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14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达450万人,也就是说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这些是中共自己公布的数字,隐性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的问题恐怕更严重。年轻人的前途未卜必然导致不安全感,与焦虑相结合,这就是能量。

其二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来是斯文扫地,二来是钱袋缩水。现在中国的大学生面临着一个“低工资时代”,国内有报道说,今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将比去年降低22%左右,真是岂有此理。全世界没有这样的事情,经济在突飞猛进,科技在日新月异,但大学生的文凭却越来越不值钱。这与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辛苦学习、付出的青春年华与努力,太不成比例了。

其三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希望,自己的抱负,个人的优越感,这些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然而,现实对他们太不公平、太残酷了。过去中国人说,没有学问无法见爹娘,现在他们有了学问,却更无法见爹娘了。综观中国历史,应该说他们是这个民族最讲个性的一代人,自我意识最强,但遗憾的是,却生活在一个不讲个性、压抑个性的时期。古代的秀才可狂、可狷,红卫兵还有个造反的事情可焕发青春,人穷的时候还有个天真烂漫。他们呢?从小被课程压着,考试压着,精神没有宣泄的渠道,灵性没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失业、落差、独生子女这三个东西,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加在一起就是火药。我觉得社会对他们应该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光靠父母是不够的,胡锦涛那个“八荣八耻”更是不着边际。其实,人活着总需要抓牢什么东西,青年更是如此,当物质的富裕成为海市蜃楼,精神的渴求反而更强烈。在某些国家,宗教提供一种取代物质繁荣的选择与希望,引导得当,也可以成为另一种追求。在中国,可惜没有这个东西,连爱国这么一件好事,当权者也能把它搞成假大空,搞成心胸狭窄,倒胃口啊。难怪有那么多的“愤青”,真不该怪他们。

鲁迅曾经讲:救救孩子。但今天的中国,社会风气日下,弥漫着贪腐的气味,到处靠关系门路,无非权钱交易,因此,上一代的人救救自己还差不多,更遑论救救孩子了。所以,我觉得鲁迅的话要改一下,改成尊敬孩子。什么叫做尊敬?就是两条原则:一要讲真话,不要假模假式的,二要宽容一点,不要小肚鸡肠。这两条希望从中共领导人做起,特别是从胡锦涛、温家宝做起,叫做胡说真话,温讲宽容。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刘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