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应当说是一场“沉重的胜利”。这不仅是因为胜利本身得来不易,更在于当选之后面临的考验及其沉重。而诸多考验之一,就是马英九该如何平衡他与中共的关系与他对民主理念的坚持之间的矛盾。
马英九以改革派的清新形象作为政治资源,这种资源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负担,因为一旦有一天情势需要他修改形象的时候,他就必须面对外界的质疑与诘问。而当家了之后的马英九,应当知道仅仅靠清新的形象是不可能完成他的抱负的。以两岸关系为例。马英九如果延续连战的路线,势必与中共改善关系,这种改善就会包括收敛对中共政权的批评和对中国民主化的支持。但是众所周知,马英九在中国大陆民间知识分子和民众中,在大陆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中,之所以一只保持很好的形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坚持在“六四”问题上的立场。在台湾朝野都不触碰这一话题的情况下,只有马英九坚持每年参加“六四”纪念活动。这种坚持是很多中国人对他保有期待,期待他能从台湾的角度,推动中国民主化的发展。
在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海内外部分民运人士在网上发表公开贺电,其中表示:“如果说,在今天的台湾,谁能为台湾争得国际生存空间谁就能赢得选票,那么,也只有大胆西进逐鹿中原在中国的民主化转型中不缺席的台湾政治家,才可能为台湾拼得国际生存空间。这不仅因为任何一个为中国民主化作出特殊贡献的政治家都会赢得普世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一个专制的中国还是一个民主的中国对世界和平将意义迥异;而且还尤其因为台湾惟有在谈判桌上迫使中共让步才可能获得国际生存空间。而要在谈判中迫中共让步,使之有大厦将倾、政权将失的切肤之痛则属不二法门。”这种意见当然不会为马英九所接受,但是也反映出大陆民间对他的期待。
追求民主是马英九一贯标举的理念,关心大陆民主化也是马英九一贯的主张。对比连战到大陆不敢公开谈论大陆民主改革的立场,马英九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就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