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有关在华美国企业行为准则的听证会

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中国事务委员会星期一举行有关劳工权益和人权问题的听证会;题目是:"在华美国企业的行为准则及其对中国工人工作条件的影响"。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企业的行为准则"也许是一个一般人不大熟悉的语汇;它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处理劳资关系方面采取行动所遵循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指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权标准。星期一的这次听证会,除了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几名工作人员而外,还有美国劳工部和商业部的代表。听证会有大约六十人参加,四名专家发言。

美国雷宝国际有限公司人权项目负责人卡恩发言时谈到该公司的行为准则时说:

"十多年来,雷宝国际有限公司颁行自己的生产人权标准。我们这样作的目的,是保证工作场所的条件符合国际认同的标准和当地法律,履行公司对人权的承诺,保护公司品牌的信誉,造福于公司广大雇员。我们有15万工人,其中有将近半数居住在中国。"

卡恩介绍了雷宝公司在中国的两家工厂进行工人代表选举的试验情况。在这两家工厂,工人们通过背靠背不记名投票,选举出自己的代表,从而增加了工会的调解仲裁委员会的人数,增加了生产第一线工人的代表额。卡恩说选举工人代表是该公司工人参与项目的内容之一。

美国劳工权益组织"维泰公司"政策部主任尼波尔德也强调工人对维护自身权益斗争的积极参与,

"我们公司以及许多我们这类组织的核心信念是,只有当工人们积极行使劳工权益和人权的时候,这些权益才能得到尊重。"

尼波尔德说,她的公司经调查发现,在中国,劳工权益和人权状况很成问题:

"我们的公司也在中国运作。在过去八年中,我们在中国200家工厂进行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工人健康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破坏。中国2002年有14万工人死于工伤;今年一季度,中国有25万人受伤,3万多工人死亡。中国多数工厂隐瞒工人的低报酬、以及加工不加酬的现象,对劳工法的落实非常有限,对举报违规的工人进行打击报复。"

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监察部主任西尔登发言时说,维护劳工权益的事业在世界多数地方面临挑战:

"尽管市场的全球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以及消费者组织的公众监督,劳工组织与劳工关系系统的力量在继续削弱。"

西尔登说,中国政府已经在口头上表示希望国际劳工组织帮助它改革劳工关系系统。

美国另一个劳工权益组织"思考、教育、行动中心"执行主任罗森鲍姆说,不用讳言,一些美国公司把工厂办在中国,是因为那里的工资低、成本低。罗森鲍姆说,即使改善工作条件意味着成本升高,在维护行为准则方面保持高标准符合公司的利益。

罗森鲍姆认为,根本问题是人的尊严问题:

"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想提出如下建议:必须认识到人内在的尊严,不能用生产什么产品来衡量工人的价值。要探讨在中国建立公民社会的途径。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中国事务委员会,以及各大公司、相关团体都要问一问,美国公司为什么要把工厂搬到中国去办?如果这样作是因为那里成本比较低,对行为准则的要求比较低,那就有必要确保向这些公司追究责任的手段。"

听证会上有人问到在美国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进行相关调查时,中国政府有没有从中作梗;对此,雷宝公司的卡恩、"维泰公司"的尼波尔德都说,中国各级政府对于他们所进行的调查,总的来说还是配合的。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