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双方在2002年初先后中断民航和陆路交通,相互驱逐外交人员,并在边界地区陈兵,战争一触即发。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先后表示,愿意缓和关系,恢复互派大使,重开两国间的交通往来。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5月6号在伊斯兰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同意与印度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以及两国间民航、公路和铁路交通往来。作为对印度的"友好表示",贾迈利还宣布,立即释放被巴方扣押的26名印度渔民和14名船员,并以板球和曲棍球运动为起点,恢复两国间的体育往来。他还提议巴印两国恢复驻对方使馆的人员编制。 此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曾在5月2号表示,将任命新的驻巴基斯坦大使,并在互惠的情况下恢复印巴两国的民航运输联系。
自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曾在边界地区陈兵,战争一触即发。两国外交关系为什么会在近期出现转机呢?加拿大军事问题评论家平可夫分析说,
"首先,大国的工作很重要。从两年前开始的印巴核危机开始,美国因为反恐,需要巴基斯坦支持,为抑制中国,需要印度,所以美国这次在印巴两国间处于相对中立的地位。"
平可夫先生说,中国希望改善与印度的关系,缓和西部边境的压力,所以在印巴核竞赛中表现出中立立场,一改以往三十多年偏袒巴基斯坦的态度。同时,因为反恐,中国和巴基斯坦都加强了与美国的联系,这使得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美国四国的战略利益达到平衡,有利于印巴采取对话方式解决危机。平可夫先生说,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印巴从成为核大国,拥有核武器,到具备核打击力量,有一个成熟过程。也就是说,从初期有核武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外交要求,到现在双方意识到任何失控可能会给印度半岛带来灾难,意识到要谈,以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美国西东大学亚洲学系教授杨力宇认为,经济也是促使印巴两国改善关系的因素之一:
"两国对峙对国内政治经济造成影响。现在整个国际经济不景气,先缓和政治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杨力宇教授认为,造成印巴两国矛盾的很多问题,比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两国的核武竞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将来还会引起印巴两国间的摩擦。平可夫先生也认为两国未来关系还会有起伏,但现阶段对话的趋势会超过了双方的对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