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说中国领导人的集体学习

中共16大所产生的中央政治局自2002年底以来,共举行五次集体学习,引起海外媒体关注。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题,有的与长时期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关,比如"世界经济知识"、"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世界军事变革态势"等,是国家领导人在一个长时期内所必须时常关心的课题;其它集体学习的课题,则与领导层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具有迫切性,比如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课题"宪法与防治",与当时新的领导集体刚刚上台、需要在社会上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有关。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课题是"科技发展趋势";由于当时中国部分地区萨斯肆虐,所以学习的重点是如何运用科技加强萨斯的防治。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粗略的概括。

前中国社科院学者苏绍智说,不独中国领导人注重学习,世界各国领导人都是这样,所不同的只是学习的形式:(录音)

这位前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教授说,早在毛泽东时代,就曾经有过组织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做法:(录音)

苏教授认为,与上一届领导相比,胡温领导班子在勤于学习方面代表着一种进步:(录音)

澳门大学教授程惕洁表示,中国领导人组织集体学习,请专家进中南海讲课,开始于胡耀邦和赵紫阳时期。他说,中国新的领导集体成员,多数是所谓"技术官僚",但是,治理国家光有某些科技领域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不过他认为,中国领导人集体学习的意义,更多地在于统一思想:(录音)

程教授说,领导人对学者的话,要兼听,而不要偏信:(录音)

苏绍智还说,领导人的学习要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他说,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不久前在政协会议上强调"不搞三权分立",就是现领导层存在教条主义的一个例子。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