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但割取鱼翅使得鲨鱼日益濒危。一个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调查显示,随着的中国富人增多,中国的鱼翅消费也与日俱增。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据法新社报道,星期五,“野生生物援助组织”的调查员在新加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鱼翅,也就是鲨鱼鳍的最大消费市场。
报道说,鱼翅原来被看做奢侈品,但中国目前有2.5亿属于中产阶级的人能够吃得起鱼翅。野生生物援助组织担心,这意味着每年会有上百万新消费者进入鱼翅消费市场,从而进一步威胁鲨鱼的生存。
野生生物援助组织驻纽约发言人克里斯-海斯向本台记者介绍说,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立法禁止割取鱼翅。
“南非、巴西、哥斯达里加、厄瓜多尔、加拿大、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禁止割取鱼翅的做法。亚洲国家没有这方面的禁令。”
有调查显示,由于鲨鱼肉的价格远低于金枪鱼和剑鱼,渔民不愿鲨鱼肉占据船上的空间,就在捉到鲨鱼后,活生生地割下鱼鳍,再把鲨鱼扔回海中。这些鲨鱼的下场不是溺毙便是在水中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每年遭捕杀的鲨鱼超过一亿条。
野生生物援助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鱼翅交易统计数字已从1980年的3011公吨上升到2000年的11732公吨。不过,野生生物援助组织相信,鱼翅交易的具体数字远远超过统计数字,因为有大量交易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野生生物援助组织发言人尼科尔-霍金斯表示,该组织调查员下星期还将在台湾和香港开新闻发布会,宣传保护鲨鱼。
“我们有一个提高公众意识的活动,主要是向人们解释割取鱼翅会导致的问题,而且割完鱼翅把鲨鱼扔回海里也是浪费食物。我们也在努力为保护鲨鱼争取更好的立法,力争更多国家能禁止割鱼翅的行为。”
法新社的报道说,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期间,随着台湾、新加坡、泰国、日本经济的繁荣,这些国家的鱼翅消费量也急剧上升。目前,这些国家的鱼翅消费量已趋稳定,而中国的鱼翅消费量开始上升。过去四年,野生生物援助组织通过宣传活动,已经提高了香港、新加坡等地消费者的保护鲨鱼的意识,更多的人表示以后会少喝鱼翅汤。但此类宣传活动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大陆展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