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丈夫是中国人,妻子是美国人。十多年间,他们收养了十多个被抛弃的有病的婴儿和流浪儿。他们把失去父母之爱的弃婴视为己出,他们给离家出走、饱受生活辛酸的流浪儿一个温暖的家,或是把他们送到亲人的手中。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为的是给这些孩子一份无私的爱。他们就是住在西安的马丽和马向东。在如今世风日下,一切向钱看的中国社会,他们的所作所为有如沙漠中的绿洲,使人们看到中国的希望。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的详细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这时的马丽和马向东还没有结婚。在马向东捡到天诺之前不久,马丽已经收养了另一个弃婴安诺。当时的马丽在西安的一所大学教英语。从小喜欢中国的她1983从美国来到中国,吃遍了湖南的辣椒,广东的蛇肉,陕西的生大蒜。照她自己的话说,她非常适应中国的生活,反而是回到美国觉得不适应了。
年轻未婚的马丽一下子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这两个还仅仅是个开端。现在一同在美国短期居留的马丽回忆起她收养老三以诺的经过:(录音)
就这样,半年之内,马丽收养了三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弃婴,年龄相差只有几个月,而且一个有病,一个残疾。马丽也失去了在大学教英语的工作,做起了全日的喂奶、洗尿布的保姆。就在她忙得不可开交,渴望有个帮手时,马向东向她求婚了。一对异国情侣,在极不寻常的情况下,结为连理,共同承担起抚养这些弃婴的任务。
为什么一个本来可以生活的相当优越的美国姑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要收养不健全的弃婴呢?(录音)
马丽和马向东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们眼中,这些不幸的小生命都应该和世界上其他人一样,获得爱与温暖。他们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些孩子他们所有的爱,精心抚育他们成长。
由于老二患有腰膜澎出,老三是兔唇,也就是俗话说的豁嘴,马丽和马向东带着三个孩子举家迁到上海为孩子治病。他们在上海住了一年,先后搬了十次家。客居他乡的不便,动荡不安的生活,经济上的巨大压力,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在上海当地基督徒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接济下,经过几次手术后,以诺的兔唇已经缝合。当记者最近见到他时,已经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本来有致残危险的天诺手术非常成功,没有留下任何残疾。
手术结束后,他们一家五口又举家迁回到马向东的老家西安,又开始收养更多的弃儿和流浪儿。最多的时候他们家有十多个孩子。他们主要从火车站和街头收留可怜的流浪儿。他们对这些孩子的诚心和爱心感动了不少周围的人。马向东说,他们得到很多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录音)
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收养弃儿和流浪儿,西安当地政府又是什么态度呢?据马丽和马向东介绍,他们和当地公安机关有时处于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为流浪儿寻找亲人的时候。但是,马向东说,公安机关也有找麻烦的时候。他们当初去上海就是迫于公安的压力:(录音)
从上海回到西安后,由于他们谨小慎微,倒也没有招致更多的麻烦。孩子越来越多,后来他们决定在陕西渭南建了一个流浪儿中心。他们把最先收养的三个孩子留在身边当自己的孩子抚养,其他的孩子就送到流浪儿中心,得到很好的照顾。能够找到亲人的,他们就尽力把他们送回到亲人手中;到了十七岁,他们还会帮助找工作。这个中心人数不定,一般在十个左右。经费来源完全是靠基督徒自愿奉献,没有向政府要过一分钱。
尽管这些孩子在马丽、马向东以及其他好心人的照顾下,生活的很好,人们还是不禁要问他们最初为什么会成为弃婴或是流浪儿呢?马丽谈到其中的原因:(录音)
这是马丽和三个孩子一起在唱歌。当记者最近在华盛顿见到这三个孩子时,感到他们就和其他孩子一样普通、快乐。今年十三岁的老大安诺比较成熟,她很钦佩爸爸、妈妈所从事的事业:(录音)
常常捧着一本书手不释卷的以诺则直言要走爸爸、妈妈的路:(录音)
以诺用英文说,他长大后要到非洲开一个孤儿院。才十二岁的他已经充满爱心,而且雄心勃勃。
马丽、马向东一家计划在夏天再回到中国。那里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他们的帮助。
自由亚洲电台申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