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目前在中国,人们把夫妇双方有收入但自愿不生育的人称作丁克一族,这种生活方式如今为越来越多大中城市里年轻有知识而又新潮的夫妇所选择。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据调查,这种丁克族的家庭生活方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到目前为止,选择这种家庭模式的夫妇已经突破60万人。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消息说,丁克族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比如在北京的育龄男女中,约有10%的人选择不要小孩。调查还显示,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对在中国丁克家庭逐渐增加的现象,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邓小刚说,其实社会学家100多年前对此就有预测,邓小刚教授接着说:
(录音)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服务的社会化,这也是造成丁克族增加的原因:
(录音)
看来,不少人将丁克族不愿生孩子的原因概之以"为自由而断后",是有些直观和片面了。新华社的报道将丁克族不愿生育孩子的原因大体归结为以下6个方面。一是怕孩子成为夫妻两人世界中的第三者,破坏夫妻感情,二是怕生养孩子太辛苦,三是怕生孩子影响事业的发展,四是对养孩子期望值太高,担心无法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五是不想让孩子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来受罪,六是对婚姻缺乏信心,怕将来如果离婚会影响孩子。目前旅居瑞典的时事评论人士、关注妇女问题的茉莉女士评论说,这些不要孩子的理由都很真实:
(录音)
北京中国妇女报高级编辑宋美娅女士也以她身边的同事为例作了如下分析:
(录音)
除了这六个原因之外,宋美娅女士提出,还有两个现象也值得注意。一是目前不少年轻人已经开始抛弃传统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这无疑是个进步:
(录音)
其次,宋美娅女士指出,丁克一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双方注重个人素质的完善和人生的完美,希望走一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的人生道路:
(录音)
如果说,过去的丁克族走在一种时尚和潮流之前,代表了自由、叛逆和勇气的话,那么新一代丁克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生活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生儿育女不再是他们婚姻的必然目的,而是更倾向于过自由自在、有质量的两人世界生活。有人认为,这种只考虑两人世界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自私,对此,宋美娅女士表示:
(录音)
邓小刚教授则从社会学的角度评论说,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给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录音)
茉莉女士表示,丁克族打破观念为自己而活的方式无可非议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大多文化程度较高,收入稳定,这样下去也许会影响到中国的人口素质:
(录音)
现在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也开始给予丁克族更多的理解和宽容,那么在丁克家庭自由、潇洒的生活方式背后又存在哪些隐忧呢?没有血缘亲情作补充的婚姻能否长久稳固呢?女性拒绝生育会不会给身心健康带来隐患?丁克族如何面对未来的养老和精神寄托问题?年轻人选择丁克生活方式之前应当作哪些慎重考虑?等等。在下周同一时间的节目里,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