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间的资金拖欠,即所谓的“三角债”目前又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到中国一半以上的企业,而且也使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东方国际保理中心企业信用管理课题组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再次使盛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角债问题又成为今天人们关心的话题。由于企业间的拖欠,中国银行系统又增加了1.5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企业间拖欠的不良债务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秦皇岛燕山大学的经济学者刘新建教授认为,三角债挥之不去,一直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对诚信制度的观念陈腐和诚信制度本身不健全造成的。不过,在上海经营出口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经理周云海认为:
(录音)
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尽管不少海内外的学者和专家都表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超过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的及格线,但也有专家统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企业间逾期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额大约占销售额的0.25%到0.5%之间,而中国却在5%以上。中国官方有媒体报道说,拖欠问题与企业的落后或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密切相关,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内部要尽快建立一套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此,刘新建教授表示:
(录音)
中国早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就开始实施新《合同法》。新《合同法》实施伊始有人曾断言:新《合同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债权。对此,周云海表示:
(录音)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东方国际保理中心企业信用管理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债务拖欠已由原来的“政策性拖欠”改为“经营性拖欠”。刘新建教守表示,经济的法律法规有了,但如何切实执行,中国做得还不够:
(录音)
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经济资源。有专家研究认为,中国由于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高达60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这种信用危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用增加任何新的投入就可增长百分之四到五。难怪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三的报道说,中国企业间的拖欠对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