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十)

MC: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邀请海内外的一些著名中国历史学者,文学家,政论家,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位本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这十位人物依得票数由后至前分别是:蔡元培,严复,陈独秀,鲁迅,梁启超,邓小平,蒋介石,胡适,毛泽东,和孙中山。今天的《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十集系列报道的最后一集,为您介绍排名首位的人物,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国父”孙中山。VOICE:中国在20世纪的百年风云中经历了多次巨变,其中之一就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和共和政体的建立。而推动这场变革的决定性人物和事件则是享有国父声誉的孙中山先生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说:ACT-1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孙中山的功绩孙中山,名文,号日新,后改为逸仙,1866年11月12号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市)。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世界列强的瓜分之中,而满清政府的腐败,专制和卖国,尤其是1883-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接连溃败促使孙中山产生拯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的信念。从此,孙中山开始奔波于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前途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近代史专家戈梅教授说:ACT-2“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明白一场真正的变革并不是只靠少数知识分子或政治领袖从上层来进行,而必须是一场来自社会底层的大众化的变革;他顺应时代,他向民众输入民族主义思想以便把国家建设强大,他是第一位注意到民众集体力量的人。他的努力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1894年孙中山上书清政府要求改革时政但遭拒绝。之后,他前往美国檀香山组建了“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作为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首次提出以“民主,民权,民生”为宗旨的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努力下,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多次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新军于191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所发动的武昌起义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帝制,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的地位也由此确立。时政评论家胡平说:ACT-3 辛亥革命意义大,孙中山影响大;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布就职,并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不久,他就被迫辞职,让位于袁世凯。为捍卫共和政体,孙中山于1912年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先后组织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以武力讨伐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和废弃临时约法的北洋军阀。在几经挫折之后,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研究独树一帜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回顾孙中山这一决策的影响时说:ACT-4 前期可以肯定;后期以武力不对;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儒学文化专家杜维明教授认为,作为革命领袖,孙中山是一位和平主义者,而他的联俄联共政策客观上帮助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ACT-5 助共兴起;非武力改造中国;为早日结束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孙中山于1924年10月带病前往北京,与当时掌控北京政府的军阀张作霖冯玉祥等商谈国是,但不幸因患肝癌而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享年58岁。为改造中国而耗尽毕生精力的孙中山,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他的理想,中国的军阀割据局面依然存在。金钟说:ACT-6 妥协性,软弱,无奈;专家们认为,即便如此,孙中山仍然不失为一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杜维明教授说:ACT-7 国父盛誉,两岸唯一认同作为“现代中国之父”,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并不止于辛亥革命。孙中山青少年时代在广东香港和美国檀香山等地受到的系统的西方近代教育,使他对民主自由制度有深刻的认同,并产生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胡平说:ACT-8 对自由民主认同,影响深远;杜维明教授指出,孙中山作为一位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爱国者,其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对于当今中国仍有借鉴意义:ACT-9 开放策略,今可借鉴;为寻求民富国强之路,维护共和体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等纲领性文件。在临终之际,孙中山还签署了《国事遗嘱》,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以激励他的后继者能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所做的《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十集系列报道的第十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国父”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