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特上星期解雇了一名中情局官员,并处分了其他几名官员,但北约误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责任是否应该由这几名中层官员来承担?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VOICE: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北约误炸中国驻南大使馆进行了11个月的调查之后,解雇了一名中层官员,并处分了6名官员。《纽约时报》星期一发表长篇报道说,误炸事件是美国情报系统、国防部和北约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失误。报道指出,发生误炸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的军事行动过分强调迅速增加轰炸目标,有时候一天增加十几个轰炸目标;第二,美国军事部门由于强调保密,没有及时向北约盟国通报轰炸目标;第三,北约的轰炸目标定点部门人员不足,连厨师和汽车调度员也临时调来充数。军事分析家认为,误炸事件是系统性错误,那么处分几名中情局官员是否解决问题?华盛顿卡图研究所的军事问题专家伊兰德博士对此表示,ACT 1“我认为不会解决整个系统问题,在这样的事件中总要有一些替罪羊,那名被解雇的中情局官员在地图上定点目标时,混淆了轰炸目标,当然有责任,但解雇他并不解决问题,这主要是为了给中国政府一个交代,因为中国政府一直在关注误炸事件的调查工作。”中国政府已经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处分几名官员作出反应,北京方面认为,美国对误炸事件还没有提供圆满的解释。但美国国防部则认为,北约误炸事件的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军事专家毛文杰认为,美国中情局的调查主要是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ACT 2“我的理解是中情局调查误炸事件,不是为了消除中国方面的疑问,而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情报系统存在的问题。美国在轰炸南联盟首都期间没有及时将轰炸目标通知欧洲盟国,是因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军事人员。”《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法国国防部去年11月发表的报告对美国的这种做法提出了责问,报告认为“美国在北约的框架和程序之外进行了某些军事行动”。北约的一名高级官员指出,战争期间,有75到80个轰炸目标,美国没有通报北约盟国。毛文杰说,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特别是在轰炸贝尔格莱德期间,策划和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的B-2隐型战斗机和F-117战斗机,许多详细轰炸计划都只通报美国军事人员,而没有通报北约盟国。毛文杰认为,导致误炸事件的根源是美国情报机构没有做好情报协调工作。ACT 3“很 明显,误炸的根源是美国国家地图局从中情局并入国防部时,人员大量减少,很多情报协调工作因此中断,人们从这一事件中得到的教训是,一定要加强情报协调工作。”去年英国报纸《观察家报》曾经发表文章,暗示轰炸中国大使馆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因为中国大使馆大楼安装了向南斯拉夫军队传播信号的无线电反射台,但《纽约时报》的报道则认为,上述报道没有事实根据。该报记者采访了美国及欧洲的许多军事官员,他们都认为这不是一次有预谋的军事行动。卡图研究所的伊兰德博士说,科索沃战争表明,美国在对外军事行动上面一定要谨慎从事。“在战争中会有错误,但更重要的教训是从更广泛的方面去考虑,科索沃战争本身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美国是否取得了预订的效果?在发动战争之前要考虑战争带来的不测后果,美国是否有必要因为科索沃而牺牲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这比寻找误炸事件的根源更为重要。”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