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旅美中国导弹专家华棣在中国以“泄露国家机密”的罪名被捕后,复审结果被以同样罪名改判10年徒刑。一审判决是15年,后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要求重审。 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的采访报道:TEXT:华棣曾是中国颇有建树的导弹专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达20多年。89年“六四事件”后,他来到美国,在斯坦福大学国家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做研究,发表多篇有关中国导弹技术的文章。98年在中国政府允诺不会为难他的情况下,华棣回国奔丧,最终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的罪名逮捕。法新社星期一援引华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亲友的话说,华棣案复审结果是去年11月底由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布的,在一审判决基础上减少了5年刑期。位于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的卢四清说,由于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在推翻一审判决时的理由是证据不足,而复审时,法院并没有出示新的证据,因此复审判决也是没有道理的:ACT1:卢四清据卢四清说,华棣对“泄露国家机密”指控的辩护说,他的文章所透露的信息,都是可以从公开的正常途径得来,不是机密。但是,美国维克弗罗斯特大学研究国际防务的学者李伟钦说,有人认为,华棣确实在他的出版物中说的很多:ACT2:李伟钦英国军事刊物《简氏防卫周刊》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平可夫曾经发表文章说,通过华棣的文章,国际社会第一次真正了解了中国正在发展中的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的名字、大致部署时间、射程、弹头数量、部署方式等等。平可夫认为,按照美国和俄罗斯的标准,这些信息只是一般的常识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的核力量相对很小,所以这些信息就被中国政府视为机密。华棣案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李文和案。两人都被怀疑泄露国家机密,但证据都不足。但是,华棣被判10年监禁,而李文和则只因证据确凿的非法下载机密文件罪被判轻微刑期后获得释放。李伟钦认为,这反应了中美两国司法程序的不同:ACT3:李伟钦华棣在中国被捕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来特和前国防部长科恩都曾提请中国政府放人,但是由于华棣只是持有美国绿卡,并没有申请转成美国公民,因此不能获得美国政府更多的干预。不过,卢四清说,他估计,中国政府会把华棣作为中美关系的一个筹码来运用:ACT4:卢四清华棣已经对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提出上诉,目前还没有结果。此外,华棣已患有癌症,希望能够保外就医,但遭到中国有关部门的拒绝。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