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向来被认为只是“橡皮图章”的现实正在发生变化。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日前投票否决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年度工作报告。这在当今中国尚属首次。有关专家纷纷赞扬此举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的采访报道:TEXT:星期三刚刚闭幕的沈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在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年度工作报告进行表决时,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投票表示满意,不到总人数的一半。有162人投票表示不满意,其余的代表弃权。因此法院的报告没获通过。新华社援引全国人大新闻处官员的话说,这在中国全国前所未闻。虽然中国的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但事实上人大代表往往只说“是”,而很少说“不”,落得“橡皮图章”的称号。近年来,虽然人大代表投反对票和弃权的越来越多,但最终各项报告都能通过。但这次沈阳市人大代表的举动改变了这一现状。美国智囊机构卡特中心中国地方选举组织中心主任刘亚辉认为,这具有进步意义:ACT1:刘亚辉最近沈阳市深陷于腐败丑闻之中。包括一名副市长和法院副院长在内的高官因涉及腐败案而被撤职。一些投反对票的人大代表对新华社记者说,法院在处理腐败案时不得力,对法院的问题轻描淡写,所以他们感到不满意。在美国研究中国宪法的专家郭罗基对代表们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表示了赞扬,同时他认为,沈阳市的司法系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ACT2:郭罗基郭罗基说,他感兴趣的是,下一步会怎么走:ACT3:郭罗基在美国博尔州立大学政治学系任教的张德光教授说,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人大系统有了一些进步,但基本上还是小打小闹:ACT4:张德光不过,刘亚辉却认为,有很多迹象显示,中国各级人大正在向更民主、更具权威性方向发展:ACT5:刘亚辉中国已于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刘亚辉说,沈阳人大开的这个先例,对其他人大代表是个促进,会有利于中国走向法制之路。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