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系列报道:中国的农民问题

<;>;<;>;

MC:中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农民。关注中国的发展,不能不关注中国的农村问题、农民问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上台执政已有52年的今天,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农村的发展又是如何呢?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的五集系列报道,与您探讨《中国的农民问题》。 第一集:农民的负担VOICE: 中国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里曾虚构了个世外桃源。在这里,农家百姓丰衣足食,其乐融融,怡然自得。不过,这片千百年来令后人向往的乐土毕竟是虚构的;在现实中,"民以食为天"的警句至今没有过时,中国农民为生存而挣扎的历史始终也没有结束。美国农业部中国农业问题专家弗雷德库克博士说,当今中国农业发展依旧落后,农民仍存在温饱问题。ACT-1"自从毛泽东取得政权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一直宣称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领域,然而事实上,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50多年来中央政府在资金资源分配或宏观政策上,从来也没有优待过农业,即使现在也没有,以至于农业在今天仍旧落后,民众对粮食安全存有严重担忧;虽然中国政府也在提倡促进粮食生产,但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家也不得不每年进口大量农作物。"诚然,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实行20多年来,已经取得不少进步;不过,大都市的繁华喧闹无法掩盖农村中人们在重压之下的叹息。四川成都郊区农民子弟张明说:ACT-2三中全会后有进步;负担重是最大问题中国农民负担过重已被许多专家学者看成是造成农民贫穷的直接原因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中国问题专家白斯鼎教授说:ACT-"农民对税收过重和乱收费怨声载道。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农村的问题相当严重,在贫穷的地区情况更是如此,因为大多数民众完全依赖于农业维生,而没有什么工业。这一问题也造成农村其实潜在地存在着动荡不安。"那么,中国农民的负担究竟有多重呢?来自成都郊区的张明介绍三口之家的可能收入与税收时说:ACT-3在张明看来,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如今在中国的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极为普遍地存在着,即使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东南沿海一带也不例外。福建省漳州地区的王南龙介绍当地的税收情况时说:ACT-4税收重,杂费多东南沿海地区农村既然如此,那内地的农民就更只能是在重税下苟延残喘了。山西省兴县关镇寨农民贾喜说:ACT-5穷,交钱多。除了重赋重税之外,起早贪黑、辛勤耕作于农田间的中国农民还承担着另一种负担,那就是养活不断膨胀臃肿的政府基层机构的官员。王南龙说:ACT-6过去30多干部,现在2百多。在成都市郊生活的张明表示,他所在村子的情况与此也相差无几:ACT-7过去10多人,现在3百多与此同时,作为农业大国主体的中国农民还长期承受着国家城乡差异性政策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后,毛泽东就宣布将工作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来,并长期实行城乡差异性政策,其具体做法就是压低农作物的价格,提高工业及农用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以保障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利益。结果,农民种田所需的化肥、农具等投入性成本不断提高,而国家统购统销农作物的价格极低,农民的收入竟抵不过投入。四川达县农民潘伟说:ACT-8养猪赔钱,种粮价格低农民在重赋重税之下发出的呻吟和不满,也使中央政府认识到有必要调整相关政策。于是,中央政府作出了改费为税的决定,期望制订统一的税收标准,取代地方上乡镇各级政府的名目繁多的杂费,并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过,张明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地方的基层政府官员仍将原先收取的各项杂费更名换姓列入新的税收中,农民的负担丝毫没有减轻。张明说:ACT-9改税出发点好,但没有作用。山西的贾喜对此也有同感。他还同时认为,中央的政策无法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还在于农村基层的腐败。他说:ACT-10上面政策好,但下面腐败。贾喜认为,虽然大家过去生活苦,但并没有太大的悬殊;而如今,不但差距大了,受穷的人也更多了,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广泛存在于农村基层的腐败。第二集:农村基层的腐败 VOICE:自古至今,提起腐败,人们往往会恨之入骨,因为它就象个社会肿瘤,会不断地蔓延、扩大,并导致其它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在中国农村,腐败与重税重赋犹如一对孪生的怪胎,肆意地吞食着农民的劳动,使他们走向更加贫穷。山西省的贾喜说,仅在他所在的关镇寨则上村就存在着多种腐败问题,使村民深受其害。其中一个与村民利益切切相关的例证就是基层官员贪污上级下拨的扶贫款等。贾喜说:ACT-1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走过二十多年后,连中国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有可能使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化为乌有。四川成都郊区农民张明说:ACT-2中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在农村的改革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长。然而,腐败却吞噬着农民的合法利益,使农民沦为改革开放的牺牲品。中国官方的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基层政府官员向农民打欠条、打白条,拖欠农民款项的现象。对于贾喜来说,这种不幸的事也同样发生在他所在的则上村,原因是上级政府在开发建设中征用农民的土地,却不愿支付相应的征地款。贾喜说:ACT-3被拖欠征地款 农村基层的腐败土壤也造就了基层政府机构的官僚作风、人浮于事、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中央政府对此也显得束手无策。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站主任白克尔说:ACT-4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大都由当地的独裁者进行治理,他们通过征收重税重费,就象挤牛奶似的为所欲为地榨取当地农民,以使自己致富。他们也把所得款项投入到那些因腐败而负债累累的乡办企业里,并向上级虚报数字,以保存他们自己的面子、官位和利益。上级对此则显得无可奈何。由于缺乏监督制衡机制,管理混乱、资源资金浪费问题相当严重,无法得到解决,而国家在贫富地区间进行资金再分配的能力也受到限制。腐败与过重的税费使农民无法摆脱贫穷的困扰;而贫穷不仅造成农民们目前生活上的艰难,也使农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受到挑战。当中国政府兴起"希望工程"、动员社会资助农村的教育事业时,众多农家子弟幼小年纪就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辍学务农的情况依旧严重。张明说:ACT-5另一方面,腐败的普遍存在侵蚀着人的心灵,而原本纯净的学堂也难以幸免。贾喜说:ACT-6上不起学,老师让学生送礼福建漳州地区的王南龙多年来坚持认为,不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地位和生活状况就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此他选择了在乡村作民办教师的职业,期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帮助家乡的子弟走出贫穷、走向富裕;然而,面对接连不断有学生因贫穷而辍学,他也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王南龙介绍当地的教育状况说:ACT-7教育落后2001年3月6号,江西省万载县芳林村,随着一声巨响,村办学校的四间教室被夷为平地,数十名10至12岁的学童失去了年幼的生命。虽然中国总理朱熔基解释说这起震惊世界的爆炸案是"是疯子所为",但法新社等国际媒体的记者采访村民后得知,事件是因学校逼迫学生"勤工助学"、给爆竹装引线而起。而学校逼迫学生干活的原因则是教育经费短缺;另外,校长本人还从中赚取利润!联合国官员在听到这一噩耗后,对死亡学生表示哀痛,并谴责当地乡村和学校官员丧心病狂,灭绝人性。那么这起爆炸案所暴露出的贫穷、腐败和教育落后问题是否给中国的领导人和中国的百姓敲响了警钟呢?第三集:农村的选举与动荡VOICE:中国农民长期的贫穷、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不免令人想到中国的政策、法规是否健全有效。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曾不断大力宣传说,全国许多地区的农村已经开始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法制建设在逐步加强,农民的切身利益已得到基本保护等等。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四川成都郊区农民张明说:ACT-1村选举上级指定人选,乡官不是农民也难怪,不是农民的乡官又如何能让农民信服他会为农民谋福利呢?更有甚者,在有些地区,名为"民主"的选举不过是走过场,而实际上早就受到腐败的渗透,沦为纯粹的金钱买官活动。山西关镇寨农民贾喜说:ACT-2村选举是假的,卖官既然由农民选举基层官员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表演,无法解决农民深受其害的负担重、腐败等问题,那么农民是否又将自己的苦处向上级反映、倾诉过呢?福建漳州地区的王南龙说,由于当今问题太多,人都麻木了,反映也没用:ACT-3虽然向上反映可能没用,不过还是有敦厚老实者本着"官为民作主"的善良愿望向上反映,期望能遇到个现代包青天式的人物来帮他们解决问题。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反映问题者会遭打击打击报复,并有可能深陷囹圉。山西省为农民说话的记者高茂荣一案就是一例,并广为外界媒体报道。无独有偶,山西省贾喜自己也同样经历了这种遭遇。他当年就因为揭发当地县政府官员贪污扶贫款和收钱卖官而被判处劳动教养一年。贾喜说:ACT-4反映问题被判刑的遭遇既然百姓个人的上访之路不通,那么是否由于公愤而发生的集体上访就能引起领导者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呢?实际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贾喜介绍当地民众上访情况说:ACT-5"民以食为天"。中国总理朱熔基说,汉字中"吃饭"的"饭"字,就是代表粮食的食字旁再加一个"造反"的"反"字,也就是说,百姓没有饭吃就要造反。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农民因为遭受压迫没有粮吃而造反的事例比比皆是,从陈胜吴广,到闯王李自成,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直到靠农民运动起家的中国共产党。而如今,在共产党夺取政权数十年后,农民为抗议重税乱收费而采取暴力反抗的现象又有所重现。王南龙介绍了福建南竞县今年2月的一次农民抗议活动:ACT-6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站主任白克尔为了解中国农村的状况,曾亲自到中国的许多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众多领导人和将军的出生地湖南省。他介绍那里的的情况时说:ACT-7"税收过重使这里的农民非常愤怒,抗议事件近来屡有发生。从整体上我们可以说,就跟毛泽东在20年代在此间深入考察农民运动时的情况差不多。比如说,当地的党员干部有实权者成了新贵,无权无势的农民日益贫穷,他们期望能有一种政治变革来改变这种状况。换而言之,湖南农村现在的情况基本上与二三十年代差不多。"在另一个革命老区江西省,类似情况近年来也屡见不鲜。美国的纽约时报道等海外著名报刊今年四月报道说,2000年八月江西省曾因发生万名农民抗议乱收费而轰动国际社会;今年四月十五号,江西余江县永潭村又发生农民抗议税收过重却遭警察武力镇压、导致二死十八伤的流血事件。那么这种情况,就全国而言,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对社会的毁坏程度又有多大呢?王南龙说:ACT-8很严重,会导致农民起义,共产党的耻辱难怪白克尔在湖南省农村考察后写到,历史的车轮似乎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画了一个圈,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各地的农村其实都能看到。第四集:远走它乡、进城打工VOICE: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穷则思变"。1977年,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百家农户在极度贫穷饥饿、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作出了一件在当时被认为是复辟倒退、大逆不道的事,那就是,各家农户出一名代表,共同协商一份"分田密约",发誓要拆散集体所有制,分田到户,一切政治风险由各家共同承担。这一举动之后震惊了中国高层,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历史上的一大改革:生产责任制,并进而推动了在城市实行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美国农业部中国农村问题专家弗雷德库克博士说,邓小平时期实行的改革政策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ACT-1"我认为,自邓小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施改革开始,中国相对来讲发展得不错。比如农村基础建设有所改善,人民公社也被取消了,市场上能供应更多的民用消费品等等。如果拿这些与中国三四十年代或与毛泽东时代相比,可以说是进步了许多。"以土地承包为特色的生产责任制在当时无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益。不过,生产责任制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之后,其负面作用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中国问题专家白斯鼎教授说:ACT-2"当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中国各地的农民确实有所受益,生活水平、家庭收入也都有所提高。不过,从80年代中期开始,问题就开始出现了,比如,当时全国物价飞涨,农产品与工业产品又存在价格差,农民卖粮所得可能还抵不上买化肥花的钱以及其它投入;农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四川达县农民潘伟说,生产责任制实行后,政府将土地划给农民使用,但它却无法解决中国地少人多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矛盾:ACT-3承包前后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责任制只是以家庭为单位将土地承包给农民使用,所有权仍归国家,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抱有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其结果,不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也只是短期行为,而没有对农田追加投资,进行休耕、培护。因此,农田逐渐走向贫瘠、农产量下降成为不可避免,农民则依旧没有摆脱贫穷。库克博士说:ACT-4"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土地归属问题。目前土地仍归集体所有,而到一定时候,必须要有某种改革来对此加以解决。否则农民的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起来。"从80年代起,当中国开始在城市进行经济改革时,农村因地少人多以及农民积极性暂时提高而出现的剩余劳动力开始自发地流向城市。对于农民来说,这也许是他们期望摆脱贫穷、避免坐以待毙的一条谋生之路,然而,农村的长远发展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潘伟说:ACT-5村里的青壮年几乎走光,只剩下老人小孩这种村子里只剩下孤寡老人种田的情况也发生在成都郊区张明的家乡。而更让张明感到揪心和无奈的是,他的父亲,一位63岁的老农民也在今年春节过后准备进城打工。张明说:ACT-6其父拟进城打工对有的人,打工也许是一种新希望的寄托。对有的人,打工的背后隐藏的却是难以言尽的辛酸和痛苦。潘伟说:ACT-7打工条件恶劣,工资低,受歧视新中国的建立者毛泽东在1949年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在他身后中国又出现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当然他也无法预见已经被他宣布"灭绝了"的丑恶现象"卖淫嫖娼"会在中国死灰复燃,众多农家女子为生活所迫沦为娼妓,而这种情况甚至连他的家乡也无法避免。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站主任白克尔说:ACT-8"当地由政府经营的宾馆都变成了妓院,由当地农村女子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团的官员们提供服务。要知道这些官员们都是心怀对毛主席的崇敬而前来参观其故居及其早期革命活动经历的共产党员呢。"白克尔说,中国共产党上台执政后引以为豪的一大成就就是消灭了嫖娼卖淫现象,因此象类似湖南韶山冲的情况如果发生在1949年之前,他也许就不会感到奇怪;但现在包括湖南在内的众多农村女子为求生存而沦入风尘,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官员也涉足色情行业实在是令人震惊。如果毛泽东还在世,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听众朋友,以上您听到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五集系列报道《中国农民问题》的第四集;明天同一时间请您收听第五集"世贸冲击下的中国农民"。第五集:世贸冲击下的中国农民 VOICE:进入21世纪,中国农民因贫穷苦难而发出的叹息声已越来越强烈地震动着全社会;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不可忽视地呈现在中国领导层的面前。外界曾有报道说,中国总理朱熔基在安徽农村视察时曾为当地百姓的极度贫穷而动容。而他在去年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也强调,十五期间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由此,占中国人口总数四分之三的农民似乎可以对未来充满新的期盼。不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白斯鼎教授说:ACT-1"中国政府总是说,增加农民收入是主要目标,但我至今也没看到他们会怎样做来实现这一目标。实际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是一个大问题,要有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美国农业部中国农业问题专家弗雷德库克博士也表示:ACT-2"无论他们在中国人大会议上怎么讲,你只需看看政府向农业投入的资金量就明白了,那仅仅是一点点而已。他们总是在说将在农业领域进行改革,然而却什么都没发生过。你若真想变革农业体制、发展农业,你就要增加在农业领域的投资。然而这到现在也没发生。"作为中国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中国政府近期来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当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分析评论中国加入世贸对国内的各行业产生的影响时,中国农民此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四川成都郊区农民张明说:ACT-3不知世贸为何物张明认为,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来说,一日三餐的出处、粮油蔬菜的收成仍是生活的主轴;世贸似乎离大家还很远。不过即便如此,世贸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仍有着不可避免的冲击和影响。库克博士说:ACT-4"我认为中国确实需要加入世贸组织,我觉得,总得来说,任何时候一种新的贸易关系的形成都会造成部分人获益、部分人失利。在中国,有的农民会因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而受益,有的地方有的农民则因此而受害,甚至不得不转行。目前的一个事实是,即使有的农民听说过世贸,甚至认为,加入世贸后他的产品就能自由进入国际市场,而实际上他却并不真正知道世贸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白斯鼎教授对此也持相同看法。他进一步指出,就总体而言,中国东部与西部的实际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因而两个地区农民所受到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他说:ACT-5"我们首先能看到的就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在东部省份,人们有电视,有乡镇企业,农民生活水平还挺高的。可是西部内地却是另一种景象,生活极其艰难。这种差异决定着东西部农村在承受世贸冲击的能力方面有着强弱之分。"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代表着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同时也意味着国外的产品包括廉价的农产品和高昂但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并将与中国的农产品产生竞争。中国农民将不可避免地卷入一场农产品的价格战。美国波尔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郑竹元教授说ACT-6农民受冲击,稻米价格无法竞争白斯鼎教授对此也表示:ACT-7"我认为,由于放开进出口,中国农民将不得不与外来者竞争,生产更廉价的农产品。而问题是,他们是否具备这种竞争力。我了解到曾有这么一个统计,就是作为加入世贸的后果之一,数百万中国农户将因不具竞争力而走向破产。此外,中国农业的某些重要部门也将因加入世贸而减少收益。这些都将是中国政府要面临的巨大问题。"虽然世贸组织允许成员国对各自的农产品提供补贴,但补贴的多少取决于成员国的地位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中国先前曾力争以发展中国家入世、以便能对农产品提供百分之十的补贴。但今年六月中国与美国就农产品补贴达成的共识显示,中国对农产品补贴的最高限额将为农产品总值的百分之八点五。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化趋势也将对农民产生极大挑战。库克博士说:ACT-8"市场经济要比中央计划经济更快地对市场作出反应。我认为中国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去政府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各种决定,农民种植哪种产物,种植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而加入世贸后,农民因失去政府的指导而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感到无法适应、无所适从。这需要政府和农民两方面都作出相应调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冲击,农民们的无所适从,无疑将迫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仅仅依靠农田维生,而农村长期未能解决的劳动力过剩问题也必将进一步加重。郑竹元教授说:ACT-9目前,中国政府估计,加入世贸后农村会产生约一千万剩余劳动力,但海外民间研究机构的数字则显示,最少有四千万农户将面临破产、转行的命运。与此同时,中国城市里还生活着因国企改革而出现的上千万下岗工人,当他们的生活都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城市能为这些希望进城谋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一席之地吗?鉴于此,郑竹元教授认为,在中国入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农民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必须给农民以帮助才能避免酿成重大社会动荡。不过,张明表示,政府和社会对农民的漠视深深地根植于制度之中,而农民最大的悲哀正是没人关注。他说:ACT-10没人关注,不愿后代作农民如今,当人们漫步在中国的大都市,融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中,仰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风光也就一收眼底。然而,当人们将目光平视,看着蜷缩在都市高楼阴影下被称为盲流的农民工时,又难免不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疑问。这些来自农村的打工仔,连同他们仍在农村的亲朋好友,构成了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四分之三。当他们的生活主旋律依然跳跃着贫穷、苦难的音符时,中国能奏响一曲国富民强、现代化的交响乐吗?听众朋友,以上您听到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五集系列报道《中国农民问题》的最后一集:世贸冲击下的中国农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