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家王若水在波士顿病逝MC:曾任中国官方《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在中国公开主张人道主义的理论家王若水,1月9号因肺癌在美国波士顿病逝。享年75岁。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VOICE:王若水与妻子冯媛是去年8月一同从北京前往波士顿的,原因是冯媛得到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的邀请,来美进修一年,王若水赴美的目的,一是陪伴妻子读书,旧地重游,二是治病,并计划一年后回国,但没想到于1月9号突然去世。据了解内情的目前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前八九学运领袖王丹介绍说:ACT1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高薪也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情况:ACT2王若水祖籍湖南,1946年考入北大哲学系,1950年到人民日报工作。来自美国中文网络多维新闻社的消息说,50年代,王若水参加过对胡适和梁漱溟的批判,后又与杨献珍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上展开长期论争。1963年,王若水发表《桌子的哲学》,受到毛泽东的称赞。?文革?期间,王若水因上书毛泽东,批评张春桥和姚文元,受到迫害。?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王若水任《人民日报》副总编,1978年至1982年,任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70年代末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王若水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鼓吹自由和民主。80年代初,由于主张人道主义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批判,并被解职。在1987年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有39年党龄的王若水被开除党籍。1988年退休。回顾王若水的一生,王丹认为,王若水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公开提倡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王丹说:ACT31998年底,王若水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节目主持人张敏的专访时,对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理论作了如下解释:ACT41989年和1993年,王若水先后两次应哈佛大学的邀请,赴美作访问学者。最近10多年来,王若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很少发表文章,只在1997年在明镜出版社出版了《胡耀邦下台的背景,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命运》一书。评价王若水不平凡的一生,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高薪认为,王若水是中国独立知识分子表率,他说:ACT5在海外,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王若水的人都对他的逝世深表哀悼,并很关心他的后事,就此,王丹介绍说:ACT6但高薪表示,据他对王若水夫妇的了解,他们都是非常保持低调的人,王若水的妻子冯媛可能会尊重王若水生前的意愿,不希望举行有公众参加的悼念活动。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