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儿童创作新童谣

MC:面对中国目前儿歌童谣创作日渐匮乏的局面,有识之士开始发出呼吁,为中国儿童创作新童谣。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VOICE: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茅立汉老师说,儿歌童谣是童年飘着乳香的吟唱,少年儿童是诗歌的天然读者,然而,新创儿童诗歌的缺乏,却直接导致了儿童精神世界的空虚,以及一些灰色童谣在校园的传播。目前旅居美国的、曾撰写以青少年为题材的电影剧本《苗苗》的作家严婷婷对此评论说,目前中国不仅缺乏童诗童谣,而且整个社会大环境是人们精神上缺乏追求,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ACT1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教授郑再发表示,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少年,都处于一种文化虚无的状态,分析原因,郑再发教授说:ACT2要解决中国文化虚无的状态,繁荣儿童文学的创作,郑再发教授建议首先从重新恢复自身的文化传统着手:ACT3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说,如今不少成年人还能记得陪伴他们度过了美好童年的儿歌童谣,但在今天孩子的眼里,这些儿歌童谣成了远离生活的陌生东西。严婷婷将中国与美国进行了比较,她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文化是断裂的和不连续的:ACT3中国的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呼吁社会关心儿童歌谣的创作,号召广大文学工作者拿起笔来,为儿童创作美好的精神食粮。对此,作家严婷婷虽然表示赞同和敬佩,但对其所起的作用却不表示乐观。她说,如果整个体制和大的社会环境不改变,这样的努力虽然可贵,但收效不会很大。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