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国际合作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支那工作小组专家星期五表示,湄公河流域各国在建立水电站大坝时,应该综合考虑大坝对整个流域的影响。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支那工作组的环保专家高尔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湄公河全长4200公里,起源于中国澜沧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入海。湄公河不仅给这六个国家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是这六国之间水上贸易的黄金水道。高尔表示,随着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湄公河的生态环境正受到很多威胁,

“对湄公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威胁,很多来自中国,但流域沿岸的其他国家对河流的污染也有责任。目前,虽然湄公河的污染情况与亚马逊、长江等大河大江相比,还不算太严重,但随着越南、泰国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湄公河水污染的情况正在继续恶化,沿岸很多工厂的污水还在直接排入这条大河。”

高尔表示,目前越南、泰国和中国都已经在湄公河上建立了水电大坝等工程,中国目前计划在湄工河上游的澜沧江上开工建设小湾水电站,水库总容量达150亿立方米,以调节下游枯水期和汛期流量。但任何国家建立水坝都应该全面考虑上游和下游的其他国家的利益,

“我们提到越南兴建了亚力大坝工程,今年春天湄公河发生水灾,亚力大坝决定放水,结果造成湄公河下游的柬埔寨发生大规模的洪灾,这表明,两国之间没有就亚力大坝放水进行协调工作。我们希望中国在动工兴建小湾水电工程之前,广泛征求下游国家的意见。”

环保专家高尔说,河水的污染源是城市污水和垃圾,此外是农民大量使用的化肥,其中含有大量氮和磷。这些有害元素下雨后会被冲到河流中形成污染。他建议湄公河沿岸国家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江、河及大型水库进行检验,其指标包括砷、汞、氟化物、铅、磷等多种污染物。高尔说,为了使跨国境河流免遭污染,中国云南省动工兴建了6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中3个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资金共计2亿美元,

“我们世界自然基金会有一个中国小组,主要从事长江的生态环境研究工作,湄公河不是他们的工作重点,我们会在小湾水电站问题上给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但我们不希望我们在湄公河上的工作影响我们基金会在长江流域的工作。不过,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在开发湄公河水运方面已经加强了与缅甸泰国和越南的合作。”

环保专家高尔建议,湄公河流域国家把跨国境河流所属流域列为环保重点地区,规定每个即将施工的项目都要作出环境质量评估,达不到要求决不动工。在修建电站时,要专门在大坝下为逆水而上产卵的鱼留下回流洞。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