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拥有57%社会财富

有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财富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57%的财富掌握在私人手中。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据香港《明报》报道,一月十三日,中国经济学家樊纲在西安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最大程度的完成了对财富的再认识,截至2000年底,资产性财产总量已达到38万亿元,私有财产成为中国财富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樊纲对中国资本结构的研究,个体私营企业占资本总量的38%,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资本总量31%的比例。在资本所有权结构中,国内居民个人拥有57%的资本额,而国有资产只占资本额的2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资本主要由国家和集体使用和拥有的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私人所有资本已超过国有资本,成为全社会资本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樊纲对金融资产所做研究表明,约有30%的城市居民拥有近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说,他曾对中国和美国富人拥有社会财富比例做过研究,中国目前的财产分配不均现象已经超过美国。他说,(录音)

郑竹园教授认为,中国贫富差距目前仍在扩大,但将来会慢慢缩小。(录音)

樊纲的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稀缺的穷国,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资本收益率非常低,仅是美国的3%。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金融系教授邵剑平分析了影响资本收益率的几大因素。(录音)

樊纲曾在2001年说,"中国要建成一个完整规范的市场经济,做到最好,也得30年甚至50年,我们这代人很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邵剑平教授对此评论说, (录音)

邵剑平教授指出,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和金融改革之路与中国有些类似,这些国家目前还在忙于建立法律制度,可见完善的制度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