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在农村地区尝试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请听报道录音
有人用“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来形容没有医疗保障的贫穷农民在生病时的窘境。但重病被抬到医院,巨额的医疗费用又难住了许许多多被国内外多位学者冠以中国二等公民的农民。在日前结束的今年中国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民政部牵头、会同卫生部和财政部,将共同在中国农村地区尝试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这一制度能否减轻农村患者的医疗负担,家住福建蒲田市退休军医胡先生表示:(录音)
这位现在家也在农村的老医生忧虑地说,现在农村的医疗状况很糟糕。由于农民没钱看病,好的医生也不在农村地区行医,现在农村很多医生根本不具备行医的条件。有关统计显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自费医疗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黄树民博士认为,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穷和边远农村地区迫切需要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录音)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表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将有独立的基金作为财政支持,政府有资金注入。不过,对什么是大病的定义有关部门还在讨论之中。根据中国许多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服务项目来看,大病主要指恶性肿瘤,像癌症,心肌梗塞、脑中风、尿毒症、糖尿病、肺结核等。
谈到究竟如何今天实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黄树民教授表示:
享有社会保障是每一个农民的基本权利,为农村提供医疗保障是国家职能的基本表现。然而,在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的中国迄今只有四百零四万人享受农村低保,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两千多万的低保人数。为了确保新医疗制度的实施,民政部将于近期开始对农村地区特困人口进行首次调查摸底,被调查摸底的五类群体中,包括因大病而;致贫的农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