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非典型肺炎流行;官方封锁消息引发恐慌

大家好!我是白帆。在这集调查报道专题节目中,我们针对广州流行非典型肺炎的情况展开调查。

请听报道录音

广东省最近流行病毒性肺炎,因为其病因一直未明,因此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从去年十一月中旬到今年二月中旬,广东省共发现三百零五个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百零五人是医院的医生或者护士。据不完全统计,从该病毒流行到现在,至少有五人死于非典型肺炎,其中包括佛山的两名中年男子,江门市的一名男子,还有广州一名十岁的男童以及一名三十六岁的女教师。由于官方在这种病毒流行的早期没有及时对外界公布,导致广东、海南、江西等省以及香港特区居民的一度恐慌,因为不知道这种新型肺炎有哪种药可以防治,因此部分居民听信传言,购买他们认为可以防病治病的药品和食品,一度出现抢购达菲、板蓝根等药品以及白醋、大米以及食用盐的风潮,波及澳门、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城市。其中珠海地区一元一包的食盐一度暴涨到二十五元一包,商店脱销,超市外彻夜排起等待购买的人群。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

记者日前打电话给珠海市的一名政府官员,他证实了当地有抢购的情况出现: (录音)

记者又打电话给广州医药公司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询问罗氏公司生产的药物达菲在广州地区销售的情况,对方说:(录音)

那么,这种非典型性肺炎是哪种病毒引起的呢?在广东等地流行的趋势如何呢?带着这些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首先电话访问了广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主任曾军大夫,他介绍说: (录音)

记者又电话采访了位于北京的国家流感中心主任郭元吉。这位郭主任表示,目前仍然无法确定引起非典型性肺炎流传的病毒:(录音)

据了解,非典型肺炎流行后,广州有多家医院采取了严格防范措施,医生接诊病人时需戴上口罩以避免传染,但还是有医护人员陆续染病。广州的中山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有二十八人感染,中山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有二十一人感染,中山附属三院呼吸科主任张天托医生也因为染病被隔离治疗,记者试图打电话采访他,但电话已经关机。不过,广州第一医院的曾军大夫证实了张天托染病的消息,并说他目前已经脱离危险。 (录音)

据了解,非典型肺炎最早在广东的河源地区被发现,患上该病的病人发烧,全身肌肉疼痛,呼吸困难,因此被送到广州救治。记者最近打电话到河源政府机关,询问那位病人的情况,对方回答说: (录音)

记者又打电话给广州的开发区医院,询问那里是否收治非典型性肺炎病人:(录音)

据了解,从去年十二月起,中山,河源、顺德等地均发现病人,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乃至衰竭等症状。又有传闻说,该疾病通过空气传染,因此很难预防,许多收治病人的医院都有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此引起当地百姓的恐慌。一位广州市民表示,他非常担心受到感染: (录音)

不过,广州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的主任曾军医生认为,这种非典型肺炎虽然容易传染,但并没有那么可怕: (录音)

他认为,只要病人家属和医院对病人进行有效隔离,传染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录音)

但广东珠海的何先生认为,百姓的恐慌主要不是因为病情的可怕,而在于政府对于消息的封锁:(录音)

他认为,政府在这种疾病传染刚开始的时候,就有责任将有关情况通报给普通的民众。(录音)

以上就是有关广东省非典型肺炎流行以及随即引发的恐慌情况调查。虽然事实证明这种非典型非炎没有传闻的那样可怕,目前这种流行性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如果在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官方能够及时公布消息,恐怕事情也不会在社会上如此沸沸扬扬。广东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香港媒体的消息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再加上互联网日益普及,因此试图封锁消息的办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恐怕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