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北京一个从事公共卫生领域反歧视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 北京益仁平中心星期一表示,该组织正在为建立一座艾滋病博物馆而努力,并希望在消除对艾滋病、乙肝病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的工作中,与政府取得良性互动。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北京益仁平中心研究员常坤星期一表示,他和他的同事努力为艾滋病和乙肝的防治提供公益性服务,谋求让全社会以仁爱之心对待艾滋病、乙肝病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争取让这些弱势群体在就业和社会服务方面享受平等待遇。鉴于公众在艾滋病毒的传染途径等方面缺乏认识,或存在认识误区,建立一座艾滋病博物馆将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常坤在电话中是这样介绍北京益仁平中心的:
“我们是民间组织,是一个工商注册的非政府组织。”
记者:“从字面上讲,‘益仁平’什么意思?” “公益,仁爱,平等。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公益的,仁爱的平等的环境。我们立足于此去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反歧视的工作。”
记者:“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你们这个组织的工作。”
公益,仁爱,平等。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公益的,仁爱的平等的环境。我们立足于此去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反歧视的工作。
“目前三四个人。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在中国的开展,我们希望和政府有一种良性的互动。”
常坤表示,建立艾滋病博物馆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但是他们正在努力创造条件:
“我本人的目标就是致力于艾滋病的防治,这是我终身的理想。我希望为艾滋病做很多事情,艾滋病博物馆目前来说应该是一个立志,为了这个目标我本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与。通过8到10年的努力甚至15年的努力来做这个事情。至少从我本人来讲它很艰难,很多朋友也都认为这是很难的一个事情。”
记者:“主要障碍是物质方面的还是别的方面的?”
“都有。这里面涉及到很多资料的整理过程,大家认知的过程,知识的系统整理,甚至包括建立这么一个博物馆需要大量的资金等等的困难都摆在我们面前。关于博物馆建在什么地方,我们目前没有定论。我现在所作的工作就是希望更多的人有这种博物馆的意识。如果有这个博物馆将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防治历史,对艾滋病防治未来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我们现在准备建一个类似维基百科这样的一个网站。弄一个艾滋病的维基网站,所有的人都在里面发布艾滋病的知识,共享信息,然后根据时间,人物,具体案件,形成对艾滋病的完整的网上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最终为艾滋病博物馆的建设服务。”
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的曾军大夫表示,中国公众的艾滋病防治意识有待加强:
“对艾滋病的认识应该自始至终,不仅在今年,明年和未来都要把艾滋病的意识加强。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识肤浅,很多人对艾滋病很恐惧。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孩子因为父母传染得了艾滋病,需要手术,很多医院不敢做这个手术,害怕手术过程中感染。后来报纸披露以后就被广州市儿童医院接收了。艾滋病的传播不是通过拥抱传播,而是通过血液和性传播。所以对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是很重要的。”
在谈到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时,曾大夫无奈地表示,这一歧视短期内难以根除-- 尤其是在就业方面:
“乙肝也是通过血液传播,实际上政府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现象引起了关注。几年前,很多单位招公务员的时候对乙肝两对半阳性,或者是携带者,更不要说是活动性或具有传染性的肝炎都不录用。政府部门这样外面就更加是这样。比如20个人上线了,3个人是乙肝,还有17个选择,那我会选哪个?选乙肝的还是正常的? ”
北京益仁平中心研究员常坤说,政府有关部门不久前下达文件,严禁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中国的乙肝歧视现象非常严重。我们打了很多这种案件的官司。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劳动卫生保障部下发一个文件要求企业部门严禁查乙肝抗体。去年10月份新疆的一个事件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乙肝歧视现象的关注,这对政府也是一个促进。”
常坤在谈到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时候说,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女性感染者人数的上升比例高于男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