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事厅有关安徽省新闻从业人员评定职称的试行标准规定,记者、编辑高级职称的评定条件包括,每年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有关安徽省的“正面报道”在中央级媒体发表。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据中国《南方周末》报星期四的报道,安徽省人事厅今年10月份修订下发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行标准》。在高级记者、编辑职称评定能力条件栏中规定,“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三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 在主任记者、编辑评定条件中,这一数量要求相应减少为,每年一篇,专门供稿者不少于20篇。
报道说,安徽省人事厅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表示,所谓正面报道,就是符合国家正确的舆论导向,地方重大成绩、活动、地方名人都是好题材。这名官员说,“就是不要尽找问题批评,问题客观存在,但老做会有负面影响。”
谈到中国报纸上的“正面报道”,现在旅居美国的原《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和记者吴学灿表示: 什么都是假的,共产党只有腐败才是真的...
报道引述安徽省人事厅官员的话说,安徽省强调记者编辑要作正面报道,是符合中央关于加强舆论导向的要求,也符合安徽省情。 这名官员还认为,批评报道相对容易发表,而言之有味的正面报道更考验能力,也更有发表难度。
对于中国官方要求的“正面报道”,现在西安的原陕西省电视台记者马晓明评论说, “新闻没有正负或表扬批评之说,只能说及时的;准确的;不及时的;不准确的。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这两种提法就是中国专制统治下的产物。正面报道就是说当局;掌权者;强势群体他们爱听的;想听的;要听的,这就是正面报道。”
安徽省人事厅的有关文件附则中还有相应的处罚规定,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严重导向错误,除取消当年申报高级职称资格外,在以后两年内不得申报。” 马晓明对此评论说, “产生的作用就是他们对新闻的控制;对人民知情权的剥夺,对实事的歪曲量化了,就像责任制一样落实给了每个记者;每个编辑;每个新闻从业人员。迫使记者为了自己的饭碗;前途和利益不得不去替他们完成这种量化了的歪曲的报道。”
《南方周末》的有关报道是根据一位化名李欣的安徽某市官方报纸记者申报副高职称的经历,以及他对这些规定的质疑而作出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