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独家报道:《百姓》杂志被令改版成非时政类文摘刊物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曾经因为敢于揭露中国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而广受读者欢迎的《百姓》杂志,从今年第五期起,将完全改版成为一个以文化、生活为关注焦点的文摘性刊物,基本不再有时政类报道和原创内容。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申铧的独家报道。

去年第八期《百姓》杂志刊登了《江阴拆迁征地调查》的报道,揭露了江苏省江阴市政府强迫征收农民的土地,强制农民拆迁,并关押农民维权代表,给他们带脚镣的事情。《百姓》杂志在刊登这篇报道之前,受到江阴市政府和《百姓》杂志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有关官员的压力,要求不要报道。但是当时的《百姓》杂志主编黄良天顶住压力,还是刊登了这篇报道。这篇报道发表后,成为江阴农民维权的有力依据,并在江阴官场引起很大的震动,有官员因此丢职。

但是,象这样的文章今后将很难再在《百姓》杂志上看到了。《百姓》前主编黄良天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说,从今年第五期开始,《百姓》杂志将改版成为文摘类刊物:“他们想搞成一个文摘性的东西,面对农村青年或者农村的一个文化杂志。尽量不发表原创写的东西。我们的基本待遇就跟《三联生活周刊》一样。“

黄良天提到的《三联生活周刊》也是因为去年违反上级意图,刊登了有关文革和唐山大地震的文章而在前不久接到中宣部的命令,今后不许刊登时政类报道。

在黄良天主持下的《百姓》杂志,因为敢说真话,经常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的网站几次被封锁,黄良天本人也于今年年初被撤职。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本台,离开《百姓》后的黄良天还受到公安部门的多次调查。黄良天说起他对《百姓》改版的感受:“第一,非常无奈。第二,我们应该坚守我们自己的信念。”

这些东西都受到权势的挑战。但是做为公共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坚守。在中国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据黄良天透露,他在《百姓》杂志的原班人马,包括他离开后的主编、副主编、记者和广告、发行人员现在几乎已经全部离开《百姓》,只剩下一位文化编辑,而此人也不久就会离开。

《百姓》杂志的一位记者、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吴先生告诉本台说,他正在办理离开《百姓》的手续:“我们也调走了。我也跟着黄良天主编走了。我正在办手续。也过到他那边去。叫《农产品市场周刊》。也是属于农业部的。”

黄良天和吴先生都表示,要求《百姓》改版的命令不是来自农业部,而是来自上级宣传部门。吴先生还透露,《百姓》杂志的新任职员大多来自农业部下属的《中国农村》杂志社:“也都是系统内的。也是《中国农村》杂志社的。我们杂志社是属于集团性的。有五,六个刊物。领导或工作人员都是轮岗。外招的也有。”

其实要求《百姓》改版的决定早已做出,但是人虽已不在《百姓》,却仍然关注《百姓》命运的黄良天希望能够说服上级,改变决定,但最终未能如愿。他手下的人在他的帮助下,离开《百姓》后都已找到理想的职位,他说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中国文化的“原生态“:“为了保护我们中国文化的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自己的良知,良心,公平,和道义。”

申铧:“您觉得良心,良知,公平,道义在现在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中普遍吗?还是比较少见?”

黄良天:“这些东西都受到权势的挑战。但是做为公共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坚守。在中国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黄良天发出这样的感叹并不令人感到吃惊。5月3号是联合国定的“世界新闻自由日”。保护记者权益的国际组织“无国界记者”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关押新闻工作者和网络作家最多的国家,现在有80多人因言获罪,身系牢狱。《百姓》杂志的命运似乎证明,在北京奥运会和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把维护社会稳定视为优先的中国政府对舆论的控制仍处于紧缩之中。

自由亚洲电台申铧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