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博客大賽評委集體抗議中國封鎖王怡的博客網站


2005.11.15 00:0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世界信息峯會星期二在突尼斯召開,德國之聲博客大賽評委集體抗議中國封鎖參賽的王怡的博客網站。以下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柯華的報道。

旨在促進全球通訊自由化的世界信息峯會於15日至18日在非洲的突尼斯舉行,中國也派了代表團參加。此次會議的重點在於討論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管理問題。互聯網從90年代興起,成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信息來源。在中國,互聯網一度被認爲是促進中國言論自由的希望。中國網絡意見人士李健星期二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說:“互聯網是上天賜給中華民族最好的一個禮物,因爲在這個社會轉型和制度更新的過程中,互聯網恰恰提供了最廉價而效益最高、效果最好的一個公民觀念改變以及逐漸嘗試民主、實踐民主的非常好的平臺,大大加快了中國社會的轉型,減少不必要的波動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因爲互聯網是一種非常重要且方便有力的工具,中國當局近幾年對網絡內容進行嚴格的限制,並對境外的很多網站進行屏蔽。成都學者王怡在其博客網“王怡的麥克風”上刊登他個人鍼砭時弊的文章,後來又刊登了很多民間維權活動的消息。10月,該博客網頁更獲得由德國之聲舉辦的2005全球博客大賽的兩項提名。隨即,海南省網監處就下令封殺該網頁。此次,在峯會即將召開之際,博客大賽的12個評委成員集體抗議中國當局封閉該博客網,要求立即解禁。德國之聲主編鮑姆豪爾先生表示,王怡這樣的博客勇敢公開地和控制言論自由作鬥爭,應該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王怡對本臺記者說:“也不知道這種過嚴的管制會持續到什麼時間,如果按照目前這個樣子發展下去的話,也許可能很短的一個時間,網絡這個言論空間就有可能和傳統媒體趨近,那麼互聯網對中國的未來就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意義了。”

總部設在巴黎的“記者無國界”組織認爲,一個基本人權和言論自由都不能保障的國家,沒有資格來參與決定互聯網的命運。中國作爲一個對互聯網控制尤其嚴格的國家,李健認爲它此次參加峯會將會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爲了推進經濟的發展,他們必須利用互聯網;與此同時他們不希望發揮互聯網在言論自由上面的作用。使得他們既不得不利用和開放互聯網,又不得不用政府的行政權力來控制和試圖壟斷互聯網的言論自由表達。這是一個非常難堪的角色,但他們現在還在扮演着。”

據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05年的研究報告,中國政府藉助一種越來越複雜的監控系統,使網絡用戶無法讀到政府不願他們看到的網站內容。當局還在全國範圍內僱傭了數千名技術人員審查用戶貼在網上的所有內容,一旦發現有違規詞語立即刪除。不僅如此,當局還和國外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合作,監控網民的私人電子郵箱,甚至以網民的私人郵件作爲指控網民犯罪的證據。王怡認爲未來兩年是決定中國民主走向的很重要的時期:“政府在最近這一兩年很明顯是下了一個決心, 我覺得對他來講是最後一次了。最後一次下這樣一個決心就是說:我還能不能把我覺得是完全失控了的這種言論局面徹底地給扭轉過來。他認爲他還可以把這個局面扭轉過來,如果他失敗了的話,我想他再也不沒有這樣的能力、勇氣,再也沒有這樣的僥倖心理認爲他能夠扭轉地過來了。”

美國的《耶魯環球》雜誌認爲中國當局一方面保留國內的正面報道,刪掉負面新聞評論,另一方面卻讓有關日本暴行、美國虐囚以及支持跟臺灣動武的刻毒言論充斥網絡,使得中國的民族主義、仇外思想在互聯網上找到了絕好的滋生地,而民主思想卻無處藏身,從而扭曲了民衆的世界觀。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柯華的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