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在中国历时三个多星期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选活动已经结束;排名比较靠前的包括杜甫、曹雪芹等古典文学作家,鲁迅、郭沫若等一些当代作家,以及对于不少人来说名不见经传的安妮宝贝等作者。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在“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排行榜上,除了孔子和老子等习惯上不被称为作家的人而外,多数“参评对象”的确如评选活动主办方所说的,是“年代跨度上下2500年并涵盖诗歌、散文、剧作、小说等各种体裁的华语作者”。
鉴于参评作家年代跨度之大以及他们著述上的差异,这次评选活动被一些人讥评为“不伦不类”、“古人今人一锅烩”。文化史学者谢选骏则表示,不排除这次活动有商业炒作的成分,但是它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这个评选的意义我觉得是组织者为了炒做名气搞的。但实际上也帮助读者重视,关注一些,可以帮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出名。网络上还搞了‘2005年2006年度100位最有影响的华文知识分子’。评选总是一个文化活动,有它积极意义的一方面。”
这位学者说,这是一次投票者的印象式评选: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来源造成的一个结果,也不见得有什么系统性,这是靠印象评选的。有早期印象,上学的时候大概都学过这些东西,所以很多人觉得想起来觉得这些人都比较重要。《红楼梦》很有名,然后儒家、道家这些人物,中学课本都有,考试的时候都考。然后一些新作家,象在网上流行的、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名字,感觉好像到了菜市场既有很便宜的大白菜,也有很贵的海鲜,白菜因为大家都要吃,不能说大家只吃龙虾,只吃孔子、庄子、不吃流行作家。是吧。”
记者:“沈从文被冷落了多少年,为什么排名还比较靠前呢?” “他被炒做得也很厉害。” 记者:“都是七十年代以后了。” “对呀,有没有张爱玲?” 记者:“有,她排名十一,不低呀。” “是呀,她也炒做的很厉害,虽然一些最经典的作品在大陆没有出版,但她一般的作品还是炒做得很厉害。所以读者应该是不陌生的。”
德国一个评论家在网上炒得很厉害,他说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都是垃圾,他为什么不说中国古代作家都是垃圾?这个话他说不出口,他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现代中国作家确实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创造性
排行榜上比较靠前的有不少是古典文学作家;对此,谢选骏表示,“说明中国自己的文化在复苏,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了。德国一个评论家在网上炒得很厉害,他说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都是垃圾,他为什么不说中国古代作家都是垃圾?这个话他说不出口,他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现代中国作家确实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创造性。”
不过,这次评选活动中被读者所追捧的现当代作家,不少受西方文学影响很深,比如钱钟书、郭沫若、林语堂、曹禺等;对此,谢选骏说: “中国作家哪有不受西方影响的?包括象以前搞翻译的林纾在内,都是用文言文翻译的,那基本上都是翻译的西方著作嘛。20世纪的文学家,我记得以前讨论过,中国作家基本上都是西方文学的学生。”
诗人王渝表示,他对曹雪芹和鲁迅排名靠前感到高兴: “我高兴曹雪芹第一,说明大家还是喜欢我们自己的文学当中最好的东西。鲁迅又居第二,会有很多人喜欢他,第一是他的思想特别清晰,什么时候都有他独特的看法。他又有一种精神,是很不劬劳的人。他爱护年轻人出于真心,这是很了不起的。他的文字很特别,他写杂文和散文的文字不一样,他的第三种文字小说又不一样,所以他有很多特点。”
网上有人对安妮宝贝为许多读者所抬爱表示不以为然,但是诗人王渝说,年轻人喜欢她: “他是靠年轻人上来的,有点象我们台湾的王文华,他们的很多东西跟年轻人很默契,就是每天生活里发生的事,一个猫不见了又找到了,一个人对一个小动物的喜欢,也就是这样一些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投票者也不少。尽管于丹赖以成名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更多是学术的而非文学的,王渝认为她努力推广儒家经典是件好事: “他像是一个文化的推广者,这对中国整个社会是一个很好的事。中国社会里人的品质变得很低。能够把《论语》拿出来推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是件好事。不管于丹自己是不是有心要把社会风气变好,但我觉得这个结果非常好。”
王渝认为武侠小说作者金庸排名靠前是应该的;她说,金庸的作品是“成人的童话”,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