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可能被沙漠吞噬 成楼兰古国第二

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中国敦煌莫高窟因当地防护林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受致命性破坏,沙漠化严重。专家担心,莫高窟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被沙漠吞噬的楼兰古国。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东南廿五公里处的莫高窟,凿于公元三三六年,现存洞窟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雕像两千多尊,是中国大陆境内现存石窟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据《中国经济时报》报导,敦煌一带的防护林 正遭到疯狂砍伐,成片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消失 ,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正遭受致命破坏。报道说, 尽管北京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植树造林的重要,但敦煌当地却上演砍林伐木「热潮」,木材加工场更是火爆无比,仅敦煌市就有七十多家取得林业部门合法手续的木材加工点。敦煌市吕家堡乡的农民王家祥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说,当地林木被砍伐的原因是很多村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农业的象种棉花等,不仅仅是靠旅游,旅游只是其中一方面。还有发展养殖业。敦煌还有其他一些大型企业。”记者:“在发展农业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有发展工业和其他大型企业的同时,老百姓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保护当地文物和保护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都认识到了。”

报道说,敦煌邻近的吕家堡、转渠口、黄渠、郭家堡、七里镇等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很多家木材加工场,不少场内木料堆积成两三层楼高,这都还不算是大厂。砍伐林木成为当地人经商致富捷径。吕家堡的村民王家祥说,当地政府目前已经下令禁止砍伐林木, “现在每年都要造一定数目的树木,要做这样的治理工作。在风沙口要栽一定的树木。”

吕家堡的村民王家祥说,由于沙化严重,当地的大片沙枣林已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过去,这些沙枣林是为治沙种下的,现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沙枣树得不到充足水分而枯死, “现在敦煌采取的措施就是‘禁止开荒,禁止 打井’有个‘三禁’措施。所以尽量保持地下水位下降。”

总部设在四川成都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说,要在黄河和长江上游流域搞好预防水土流失工作,首先要帮助当地的农民摆脱贫困, “这些地方砍树可能有多种原因,因为这些地方也相当贫困。要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要保护树林包括灌木林等等,肯定第一要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只有当老百姓的生计好了以后,才有可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只有把他们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牢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永续的保护。”

杨欣表示,黄河和长江下游经济发达省份应该对上游地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当地植树造林, “长江、黄河的生态环境在发生一种恶化的趋势。作为生态补偿,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这些地方,一个是改善生态环境;一个是帮助老百姓发展一种可持续的经营方式、生产方式,使他们的生活在改善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性的开采,只有这样,长江、黄河源头的水土才能保持,长江、黄河的下游才有可能永久的受益。”

据专家预测,如果敦煌的沙漠化现象如得不到遏止 莫高窟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

以上是本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