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星期三举行有关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的研讨会。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三位学者先后在研讨会上作正式发言;他们是: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井泉、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华世平、里士满大学教授王维正。其中井泉和王维正的发言形成鲜明对照。
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井泉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他说,《反分裂国家法》的形成背后有两个因素,首先是北京遏止台独的紧迫感:
“李登辉1999年抛出的两国论、陈水扁2000年的胜选、陈水扁2002年提出的‘一边一国’、李登辉和陈水扁对‘暗独’的支持,让北京相信,台独势力已经下定决心搞台独了。2003年,陈水扁提出要在2004年大选时搞公投,2006年修宪、2008年起实施新宪法。北京将陈水扁的动议看成台独时间表。”
井泉说,《反分裂国家法》形成背后的另一个因素是,北京想确立在台湾问题上的威信:
“在北京看来,台北谋求台独是基于两个假定:一,大陆是纸老虎,只会炫耀武力,不会真地动武;二,即使北京动武,美国也会保护台湾。北京意识到,只是耍嘴皮子,只是炫耀武力,难以遏止台独分裂势力。”
井泉后来在回答问题时说,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立场是:中国大陆不动武、台北不搞台独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条件; 中国大陆的立场是,可以不动武,但是不搞台独应当是先决条件;台北方面的立场是,搞了台独,大陆也不动武。
井泉表示,美中两国应当建立一个永久性危机预防和处理渠道。台海冲突一旦发生,实际上将是中美之间的冲突; 为了避免这个冲突,美中两国应当建立军事热线。
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华世平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没有新东西:
“《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北京25年来对台政策的总结。”
华世平称北京政府是一个“维持现状的政权”;他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主观上是想维持现状,但是这个法公布之后,事态并不平静:美国不欢迎,台湾民众表示抗议,日本和澳大利亚表示关切。
里士满大学教授王维正对中国《反分裂国家法》持批评态度。他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台湾官员、学者和老百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他们认为,《反分裂国家法》单方面为台海现状下定义,将统一作为唯一选择,不顾2300万台湾人民实现自决的民主权利,是一个糟糕的国内法。”
王维正援引了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凯里关于台海现状的定义:
“所谓维持台海现状,对北京来说,就是不对台湾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对台北来说,就是在处理台海关系过程中取慎重态度;对双方来说,就是不发表会单方面改变台湾地位的言论、不采取会单方面改变台湾地位的行动。”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萨特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美国在台海的根本利益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