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星期四结束了对印度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印期间,中印双方签署了一项贸易协定,并达成共识要致力解决两国边界纠纷。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路透社星期四的报道说,中国和印度领导人同意尽快解决两国边界纠纷,同时加强双边贸易关系,在2010年之前将双边贸易额增加一倍到4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11月21号在新德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两国政府将鼓励双方的相互投资,互为投资者提供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保障双方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中印两国领导人同意,解决边界争端是双方的首要课题。中印双方还签署了13项协议,旨在推动两国的旅游与投资,同时在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和中国海港城市广州设立新的领事馆。美国西东大学的国际问题专家杨力宇教授认为,胡锦涛这次访问印度成果实际上不是太大:
“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矛盾:战略上的矛盾、政治上的矛盾、经济上的矛盾。所以在我看来许多这些协定都是空泛的谅解而已,特别是自由贸易协定,印度的商务部长说至少要4年以后才能谈,这就看出来,印度对中国处处采取防御措施;双方在谈问题的时候,表面上官样文章说要合作,但实际上印度对中国采取的是防御政策。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对印度来讲是一个噩梦。中国是想积极进军印度,通过贸易、通过投资等等来影响印度,因为印度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因为印度现在跟美国合作得非常好。美印之间签订了合资协议。双方谈了半天好像没有什么重大得突破。”
中印边界纠纷始于1962年的边境战争,印度声称中国控制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即印度西北边境的克什米尔部分地区)是自己的领土,中国则认为印度控制的面积为九万多平方公里阿鲁纳恰尔 邦是中国的领土。
外界分析人士指出,中印两国之间目前仍存在许多猜疑、顾虑和激烈竞争。 近几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迅猛增长。据估计,明年两国贸易额将超过200亿美元。 然而,基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潜在实力,中印两国都希望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大国
胡锦涛主席23号结束印度之行后将前往伊斯兰堡访问。印度对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一向抱着敌对态度;中国则一直密切观察印度同美国日益紧密的关系。。 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资深教授, 《印度,从区域大国走向世界大国》一书的作者卡普尔表示,印中之间的一些战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胡锦涛这次访问印度之结果,在战略方面的成果并不好。而这些结果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宣布他们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后会显得更差。在两国贸易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动力,双方谈到要增加两国贸易额。这主要基于两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但印中关系的主要性质是战略竞争的关系。”
据法新社星期四的报道,一名西藏抗议者11月23号在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商业重镇孟买之际,于胡锦涛下榻的酒店外引火自焚,随后被警方带走。这名抗议者大叫“解放西藏”和“胡锦涛是凶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