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报道以中国在赞比亚投资的铜矿近两年发生的事故和工潮为例,谈到中国公司在非洲国家的经营问题,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对中国投资者的反感。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于星期三登载文章说,70年代,处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显示与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团结,修建了连接赞比亚铜带省和印度洋港口的坦赞铁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急需原材料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作为直接投资者回到赞比亚,却勾起了赞比亚人有关帝国主义的回忆。
2005年4月,赞比亚铜带省谦比西中国工业园的中资矿用炸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6人死亡。2006年7月,中国投资的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的工人为抗议工作条件恶劣和要求提高工资发生骚乱,有六名工人遭到枪击。
文章说,这两起事故都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的铜价,也激起一些赞比亚人的反华情绪。赞比亚目前正在举行总统大选,反对党候选人爱国阵线领导人萨塔批评中国投资者压低赞比亚工人工资,不顾工人安全,并发誓要把外资在赞比亚矿业的股份控制在51%以下。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李保东曾说,如果萨塔当选,承认台湾,中国将跟赞比亚断交。目前,中国已经暂停对赞比亚的进一步投资。
谈到中国在非洲国家的投资,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贸易教授苏展表示,
“中国跟非洲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是非常快。但如果说中国现在是新的殖民主,那就有点夸张。实际上中国现在只是非洲大陆的第三大伙伴,跟欧洲比、跟一些发达国家比实际上仍然是远远落后的,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中国现在的投资重点绝对不是非洲,实际是在亚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欧洲,非洲只是占一个很小的部分。我其实觉得在一些西方不太注意的非国家中国的势力在发展,应该说有上升的势头,这是因为上升势头比较快,所以引起一些各方面的议论。”
苏展认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投资,也有着政治目的,
“我觉得实际上经济利益占主头,也兼得一些其他利益。主要是战略利益。中国国策的最底线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台湾问题,现在来看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策略就是怎么把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孤立。现在二十几个国家跟台湾建交的其中一部分就在非洲,所以说加强与非洲各国的合作,包括最近跟塞内加儿等国家重新复交,就说明中国在这个方面有它的战略利益兼得。”
美国俄亥俄托莱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冉伯恭也认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有着政治考虑。
“中国在非洲的做法,比如说中国在非洲有一个‘非洲论坛’,就是给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援助的条件就是有的国家它承认台湾中国就不予援助,否则就援助。”
据星岛环球网的消息,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公司有600多家。2005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约达4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5%。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