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斥中國學術界的腐敗之風


2005.01.25 00:0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廣西省一位學者表示,中國目前學術科研成果含金量低,這與學術界的浮誇風、腐敗風、買賣文憑風有密切關係。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廣西科學院院長黃日波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中國學術界提出上述批評的。他說,“國外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90%以上可以在實驗室和實際操作中重複再現,但國內科研論文重複試驗成功率還不到5%”

原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現在美國一高校任教的方勵之教授說,所謂科研論文重複試驗成功率低,是指論文所表述的“成果”經不起驗證,這確實可能與學術腐敗有關:(錄音)

方勵之表示,學術開放是學術真僞和高下的試金石:(錄音)

方教授說,在考評學術論文的時候,要重其質量和影響:(錄音)

美國約克學院教授周澤浩表示,在考覈行政幹部和業務幹部的時候需要看文憑,這本身無可非議,但這就給假文憑販子造成了可乘之機:(錄音)

周教授表示,從長遠來看,學術風氣的改善,有待於國家總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錄音)

廣西科學院院長黃日波在講到中國學術科研成果含金量低的時候,抱怨“不少科研人員熱衷於搞基礎研究、理論研究和實驗室研究,就是不敢搞應用研究”。方勵之教授表示,這個批評失之偏頗。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不可或缺。重視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沒有什麼不好,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論文也不一定含金量低;諾貝爾獎都是授予基礎研究、理論研究的。

這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