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资料显示,2007年,福州市妇联受理的家庭暴力信访案件达700多件,比2006年上升15%。专家表示,不仅要重视家庭热暴力问题,也要重视家庭冷暴力问题。什么是家庭冷暴力?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有详细报道

2007年,福州市妇联受理的家庭暴力信访案件有所回升,信访总量的20%都是反映家庭暴力问题。贵州关注妇女权益的独立分析人士吴玉琴女士说,丈夫在外面有第三者以及丈夫下岗失业现象增多,可能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家庭暴力问题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这种有第三者的,还是比较有钱的,当官的、有几房的挺多的。但是,这种家庭暴力的要稍微收敛一点,因为怕影响他的仕途。但是如果是比较贫穷的,暴力就很公开。甚至有在街上大打出手的。像贵阳地区男性失业的太多,心情不好就酗酒赌博,对生活失去信心,殴打妻子儿女的很多。有些把买断工龄的钱一晚上就全部赌输了。然后回家打老婆,打得很惨的。”
过去一谈到家庭暴力,人们就会想到妻子遭到丈夫的毒打等各种身体虐待。福州市妇联的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家庭暴力的形式不仅仅是殴打型的热暴力,以精神虐待为主的冷暴力也很常见。这种冷暴力常常发生在丈夫有第三者的家庭,不愿离婚的妻子身心受到伤害,性权利和享受爱的权利被忽略践踏,只能扮演照顾孩子老人的家庭保姆角色。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者邓小刚教授说:“从法律上定义,在美国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心理的,还有精神上的,还有性生活上的虐待。但是具体到什么样的东西算,什么样的东西不算,即使在美国也有各种各样的。我想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自己对家人和妻子的折磨。”
专家认为,家庭冷暴力往往给妇女造成长期的情绪压抑,如果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扭曲,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邓小刚教授表示,中国的妇女组织重视家庭冷暴力问题很有意义:
“因为,在中国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或者是应当得到的重视,来换取社会公众对这个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大家这样就能够起到减少暴力倾向,把冷暴力作为不为社会接受的行为,遭到公众的谴责。有时候,并不见得会受到法律上的谴责。因为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是比较容易容忍,为了家、为了孩子,或者说妇女的经济地位不如男的。所以,只能明明知道丈夫有第三者,但还是维持,因为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或者工作所得并不能支持这个家庭,要养孩子。还有年龄也到了一定岁数,再去建立新的家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社会上来说,也没有各种支持系统。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挺重要的。”
中国妇女组织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多为妇女,每年有大约10万个家庭因为家庭暴力问题解体,还有不少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邓小刚教授提到,改革30年后的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30年来发生的变化确实是西方几百年所经历的,所以,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对法律、对道德、对人们的认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也没有能够适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经济上,创造工作机会上。现在说要有一个和谐社会,那么注重家庭、注重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