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省政策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日前表示,中国劳动力的付出与收入分配在今后5到10年之内进入合理范围,社会平均工资将与国际接轨。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就此所作的采访报道。
香港《商报》的报道援引中国广东省政策研究中心这位研究员的话说,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周期为10年,但这种产业目前在中国已存在20年之久。
这位学者表示,在产业没有及时升级??下,广东长期以?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一直无法解?,广东省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必然的道路,但最低工资标准偏低,违背新型工业化的要 求,不利于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因此,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正是时机。美国印地安那州博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郑竹园博士指出,国际标准这个说法含义不清,这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还是落后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标准?(录音)
香港《商报》援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最近出版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新增劳动力从明年开始大幅度下降,中国劳动力供需基本平衡已经到来,未来中国劳动力逐步向短缺过渡。
另据国际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今,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呈上升趋势,但仍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已超过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及一些非 洲国家,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越南转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沃伦-贝利教授认为,广东省政策研究中心这位研究员的预测有点过分乐观了:(录音)
报道援引中国官方数据说,2003年深圳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8.21%, 其中, 在制造业占6.9%.
报道说,中国不少企业人士认为,提高工人工资会影响中国经济这二十多年来靠廉价劳动力而具有的优势。广东省政府有关官员也表示,不少人认为调高工资会影响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竞争力。因此,地方政府为了一意味追求GDP增长,成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最大阻力。
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处的信息,目前该省劳资纠纷的九成以上,是由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或欠薪所致。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