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南方日报》星期三报道,在最近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题为“社会差别与女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广东女性在性别平等等观念上滞后于全国,甚至比10年前更传统、更保守。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王宏维教授在对广东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却并不一定领先,甚至表现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保守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认为女人以该以家庭为主人增长了近15%。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持这种观念的女性的比例在某些测定中甚至比男性还高。与10年前的同样调查相比,女性对某些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比例也有所上升,或者说呈现了一定的观念倒退。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对女性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并保持了对女性的制约力。
调查显示,对“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的说法持反对态度的女性,广东低于全国16%左右。与广东10年之前所做同样调查相比,表示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女性增长了近9%。
调查结果还显示,由于企业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和青春期女性,女性就业集中在不稳定的非正规部门和私营企业等原因,加大了女性“非农转移”的困难。实现了“非农转移”的女性要比男性低18.6%,不少农村女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并非真正实现“非农转移”,不得不仍留守在经济回报低,而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美国民间学术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廖天琪女士,就这项报告所揭示的妇女心态表示:
“经济的富裕并不能够推动人们思想的前进,思想的前进是需要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在中国那样的社会里面,中国现在没有新闻自由,也没有言论自由的。在这么一个相对来说资讯封闭的社会里面,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是不容易产生的。由于这个社会更为物质化、更为肤浅、更为平庸,所以,比较落后的这些观念、非常庸俗的这些观念反而大行其道。”
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53%多,比男性农业劳动力高出近7%,“女耕男工”在农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广东农村现有的545万剩余劳动力中,女性劳动力占了6成以上,有些地区甚至高达8成,最基本的农业劳动力就是妇女和老人。
华南示范大学的王宏维女士说,这些情况反映了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在社会转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们一边照料老人、儿童,另一边照料农田,前者是无报酬的家务劳动,后者是低效益的农业劳动。已有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农业女性化”或“女性农业化”。旅居加拿大的中国社会问题专家,新闻工作者盛学女士就中国当前的女性地位问题表示:
“对于情况我相信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都是会感到惊讶的。它直接反映到的基本的东西是这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它基本的体制。中国恰恰是因为没有一个基本的民主制度,那么它的法制也根本就不可能从一个尊重人的、基本平等观念的、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去对社会进行规范。那么,妇女权利也就更加没有保障,因为,的确妇女在一般的社会范畴来讲是相当于弱者。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更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现政权是一种权钱之间的结盟,它使得这个社会几乎是所有的领域都被权力和金钱控制了,那么弱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牺牲品。在中国大陆求生的这些女性真的是很可怜、很悲惨。”
中国国务院2005年8月发表的题为《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白皮书曾指出,虽然中国妇女此前10年来的就业数量和比例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女性参与公职的也不少,但身居要职的却寥寥可数。此外,中国历史文化中残存的男女不平等的陈规陋习如今尚未完全消除,侵犯妇女权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白皮书表示,在中国,全面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任重道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