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死亡人数继续上升,国际社会赈灾行动扩大
2004.12.28 00:00 ET

大陆、香港展开赈灾行动,联合国救援将创历史之最
由印度洋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大灾难,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中国大陆及香港已经展开赈灾行动。联合国也将组织各国发起历来规模最大的救援工作。
泰国哀悼死亡人员,马担心引发传染病
泰国政府星期二决定全国政府机关降半旗三天, 以哀悼海啸死难者。印度尼西亚官方估计该国死亡 人数可能高达2万5千人。马来西亚担心海啸 可能引发传染病。
日本将向受难国提供无偿援助
日本将向海啸受难国提供三千万美元无偿援助,并将派遣护卫舰前往泰国实施救援。日本评论认为,海啸重挫旅游业,可能影响亚洲经济。
澳大利亚提供紧急援助
澳大利亚政府也决定向印度尼西亚等国因海啸而受灾的地区提供紧急援助。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对沿岸经济的影响
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给沿岸多个国家的人民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随着伤亡数字的不断上升,有专家分析认为,灾区经济虽然不会就此垮掉,但是要恢复到灾前水平,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截至本报道发稿之时,这次地震和海啸中遇难的人数已经达到5万5千,并在不断上升;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沿岸临海建筑物面目全非,海滩上一片狼藉。这场浩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印度一国就高达4亿5千万美元。法新社说,现在,印度洋沿岸各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它们的财政预算。
美国索希尔公司首席经济师亚当斯表示,旅游业和渔业是这场天灾的重灾区:
“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海岸的一些旅游胜地的损失看来比较惨重,大批渔船被毁,沿岸的渔场被海浪卷走。从电视画面来看,公路和铁路的破坏程度还不算十分严重,因为震中毕竟离陆地有一定距离。海水未能进入内地,所以农业还没有遭到破坏。”
德国汉堡的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东南亚问题专家布恩特表示,泰国的旅游业损失最大,而对于不堪内乱的印尼亚齐省人民来说,这场天灾可谓是雪上加霜:
“地震和海啸对泰国经济的影响相当大。泰国国内生产总值10%来源于旅游业,在今后几年中,如果来源于旅游业的产值减少2%到5%, 那将是很大的损失。渔民是泰国最穷苦的阶层,他们的损失最为惨重。泰国经济大概需要2-3年才能恢复过来。好在泰国的工业和首都曼谷没有遭到破坏。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是重灾区。苏西洛总统对亚齐省的灾难反应缓慢,致使救援工作困难重重。数以万计的亚齐人民在呻吟。”
布恩特说,印度洋周边灾区的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
“我看需要大约2-5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他说,泰国经济会恢复得快一些,因为没有内乱。泰国明年2月将举行大选,执政者需要做点事给人民看看。印尼的形势就不同了,印尼人民仍须对付恐怖袭击。
索希尔公司的亚当斯则说,受灾国家的经济可望在一年半之后开始恢复:
“地震和海啸给沿岸国家带来的后果是一种悖论。一方面,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国际投资者努力帮助那里的人民重建家园,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就会得到更新,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国家的人民是自强不息的人民,估计一年半之后,经济可望开始恢复。”
亚当斯建议印度洋周边国家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并强化救援措施,以保障救灾物资的及时发放和救死扶伤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