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星期天的《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中国出口到美国来的食品和化妆品不少含有害物质;美国国会对此深表关切。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的题目是:“自中国进口的商品经常含有害物质”。报道说,美国的鸡肉、猪肉和鱼含有中国饲料的有害物质一事曾在媒体广为报道,而这个星期,美中两国将举行高层经贸谈判;鉴于以上这两件事,美国国会议员和有关活动人士要求美国告诉中国,“美国已经受够了。”
自由撰稿人、评论家李洪宽表示,中国缺乏应有的食品卫生和日用品安全监督制度:
“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制度,很多人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死了,医生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实际上食物中毒有农药,或者是色素,这种色素不会掉色,很可能是用墨染过的。”
这位评论家对唯利是图的经商行为表示憎恶:
“中国现在搞的是一种不负责责任的原始的,只要能赚钱什么违法的事都能干。在金钱驱动下没有任何道德约束,中国的法律是极其不健全的,这种事情做到美国来就变复杂了,这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一旦事情暴露,海外它不能控制媒体,人们一定会知道这个事情。中国怎么对付这个事情,根本问题就是法制。”
《世界日报》主笔孟玄表示,中国政府应加强打假力度:
“打假是非打不可的,这是没什么可以客气的。”
香港《信报》主编陈景祥表示,香港与内地有一个有效的食品卫生磋商机制,所以就内地对香港的食品出口而言,问题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香港也有这种事情出现,但我们有一个磋商机制,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的产品,有这种情况但还不是失控的状态。”
记者:“但从《华文日报》的报道来看,情况相当严重呀?”
“现在还要求证,香港一段时以来也有不同报道说有不同的情况。虽然市民有这种担心但还是 慢慢控制在可处理的范围之内。”
陈景祥表示,姑息食品卫生事件和日用品制假事件或查处不严,就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打击:
“但如果这些事情处理不严,肯定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去香港的经验来讲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些牵涉到最后都是钱的问题,出口没人要,生意太差,反过来就会打击出口,所以我觉得大陆会比较认真地处理。”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食品制造商协会一位高级官员的话说,“美国食品业界对食品卫生问题决不掉以轻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